2022-01-07 21:22 来源:宜都市林业局
宜都市国土总面积1357平方公里,是长江与清江的交汇之地,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之称,2018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宜都市天保工程区 杜芝顺 摄
宜都市被纳入首批天保工程建设范围,2000年10月正式启动,工程实施范围包括红花套、高坝洲、姚家店、五眼泉、聂家河、潘家湾、王家畈、松木坪、枝城、陆城10个乡镇(街道)。
为加强工程管理,成立了宜都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市林业局组建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和10个天然林资源保护站,健全森林资源管护网络。
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复查宜都市2017年度天保工程实施情况
宜都市天保工程一期森林管护面积96万亩,到位资金5114万元;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面积为64.03万亩,到位资金8860万元。天保工程一期区划为36个管护片和101个管护责任区;天保工程二期区划28个森林管护片、72个责任区,聘请专兼职护林员,压实管护责任。
宜都市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宜都市林业行政执法管理办法》《宜都市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资源管护办法》等,并严格落实。在公、检、法、司等部门的配合下,充分发挥森林公安、林政稽查、乡镇天保管护站等执法机构的力量,坚守源头、道路、市场三道防线,有力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使宜都市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007年度天保省级复查会议在宜都市召开
扎实开展公益林建设。天保工程一期宜都市公益林建设任务35.3万亩,其中封山育林29.9万亩、飞播补植4万亩、人工造林1.4万亩;天保工程二期公益林建设任务9.5万亩,其中封山育林9万亩、人工造林0.5万亩。宜都市按照公益林建设技术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把封山育林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在封育区内设立封育标志牌753块,对林中空地和林木稀疏地块进行合理补栽,精心抚育,达到封育标准。
人工造林现场
严格控制采伐。严格木材采伐审批程序,实行凭证采伐的“五专”管理,即村委会专人审核,乡镇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天保站专人进行伐区作业设计,天保站专人登记办证,市林业局专人审核和督查,林农自觉凭证采伐意识明显增强,有效控制了滥伐林木现象的发生。
严防森林火灾。进一步压实森林防火主体责任,健全森林火灾预防机构,组建半专业防火队伍,开展防灭火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了全市连续37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
抓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开展马尾松毛虫、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监测面积90.98万亩,监测覆盖率100%。严格按照“五个一”的标准清理病枯死松树,切实防范松材线虫病的传播蔓延。
人工造林成果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林业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围绕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森林公园建设,制定和落实森林经营方案,带动林农增收。
天保工程区域内树木长势良好
天保工程实施20年,宜都市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成效显著,林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工程区涉林案件数量逐年下降,实现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预期目标。据2020年统计,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43.51万亩,森林蓄积量达416.6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