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0 14:58 来源:三峡日报
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强调
要加快建设
“一江两岸、主城引领、产业兴旺、
功能强大、人气鼎盛”的
滨江宜业宜居宜游之城
奋力实现六大目标定位
编者按
全国文明城市,宜昌最闪亮的城市名片。
2011年,宜昌成为湖北首个全国文明城市。2015年,宜昌再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7年,宜昌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2020年,宜昌让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四度绽放,全省唯一。
从“摘得金牌”、“守护金牌”再到“擦亮金牌”,站在新起点上,宜昌向文明典范城市奋勇进发。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宜昌要向精神文明建设更高层次迈进,力争率先在湖北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打造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文明高地。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强调,全市上下要认真落实好争创工作的三年行动计划,拿出“一往无前、志在必得”的状态打好攻坚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本报推出《建设文明典范城市》专刊,今天推出第九期专题报道,见证宜昌从“文明高地”向“文明高峰”的跃升。宜昌发布、三峡云APP、三峡宜昌网、三峡商报同步报道。
白墙黛瓦,配上色彩鲜艳的山水画、故事画,一看还以为是旅游景区的外墙。其实,它只是一处工地的围挡,里面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
漫步于宜昌的大街小巷,细心的市民发现,往日传统的工地围挡已悄然华丽变身,正成为一道道亮丽的城市文明风景线。
一墙一品讲故事工地围挡开启“美颜模式”
“画的真不错,屈原的形象惟妙惟肖!”8月25日下午,西陵区四新路棚改征收区域,在两名手绘师一笔一画的勾勒中,白墙上以“屈原文化”为主题的彩绘片段已初现轮廓,过往市民纷纷驻足观看、拍照。
带着孩子散步的汪女士高兴地说:“在围挡上彩绘‘屈原文化’ 不仅可以让过往市民赏心悦目,还能美化提升整条街的颜值,更能宣传有着宜昌地域特色的传统历史文化,一举多得。”
“每次绘画时,好多市民围观称赞,心里感觉美滋滋的。”手绘师杨晓辉介绍,将通过国画和书法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屈原生平、经典诗句及根据屈原文化引申出来的文化知识展开创作,在这段长约80米的围挡上手绘8幅作品,如果天气晴好,预计三天可完成。
8月18日,在东山大道市中心医院综合楼项目工地,手绘师正在外墙围挡上绘制具有浓郁宜昌元素的屈原问天、昭君出塞、三峡山水等墙绘,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时刚 摄
在东山大道石马坡公交站旁,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综合楼项目工地外墙围挡上,12副有着浓郁宜昌元素的屈原问天、昭君出塞、三峡山水等墙绘也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设计蛮好,这些画与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结合。你看,屈原对应爱国,昭君对应友善。”家住附近的陈先生边拍照边点赞。
与这些砌筑式围墙围挡不同,在点军区湖北省鄂西南(宜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医疗应急救治综合楼工地、伍家岗区宜昌城市旅游客厅项目工地等处,一道道高约5至6米的仿真绿植围挡,宛如一面面绿意满眼的森林幕墙。“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其上一排排的金色文字,大气醒目。
记者伸手触摸“绿草”,手感柔软。工地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钢结构围挡,外面用一层绿色仿真草坪覆盖。围挡顶端有一排倾斜指向工地内的喷头,喷洒水雾。
“既排除了安全隐患,还方便了市民出行”“既能防尘降噪,又能美化环境”……对于围挡的变化,过往市民不住称赞。
标准统一、造型美观,有着各种文明标语的围挡,遍布宜昌的大街小巷,传递着宜昌人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热情,展现了宜昌人干事创业的激情,为市民的美好生活增添着一抹厚重的文化底色。
城建理念升级让文明绿色工地为创建赋能
环境卫生“脏乱差”,这是以往市民对征收区域和建筑工地的初步印象。如今,这些各种特色围挡,围出了城市新形象。
8月24日,在五一广场征收区域,长约700米的景观围挡,以墙绘方式普及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时刚 摄
工地围挡外增“颜值”,内修“气质”的变化,也映照着宜昌城建理念的升级:更加注重城市品质,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减少城市建设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工地围挡虽不起眼,但也是工地的一部分,是城市的窗口和门面,影响着市民居住、出行等方方面面。”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以工地围挡形象品质提升为突破口,持续推进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着力增绿色、降扬尘、整秩序、赋智能、显文化、彰特色,打造智慧工地,创建文明绿色工地。
今年6月,市委文明办下发了宜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手册,对建筑工地围挡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区两级住建部门结合要求统一设置了工地围挡标准,并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爱未成年人等公益广告,从安全文明施工小细节,彰显城市建设大手笔。
坚持制度“立”墙、突出绿色“建”墙、注重文化“润”墙、强化连片“成”墙;建立施工围挡联合踏勘和监管机制,点对点指导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设置标准化围挡;同时,工地也并非一围了之,其内同步推进工地扬尘污染治理。按照周边高标准封闭打围、未施工裸土全覆盖、施工道路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扬尘视频监控安装到位等要求,严控施工扬尘。
目前,城区200余个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新建标准化施工围挡近2万米,及时修复既有围挡,更新破损、陈旧宣传画187幅。已有125个项目完成了建筑工地围挡提档升级。
行道处处见美景折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走访中,有市民在盛赞工地围挡围出精彩的同时,不禁提出疑问:工地围挡作为遮挡工地的短期设施,花成本建设,值得吗?
更多市民的看法回答了这个问题:城市建设的目的是提升城市品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只看成本,那不进行建设最省钱。而在城市建设势在必行的情况下,让曾经灰头土脸、影响出行、带来不便甚至暗藏危险的工地围挡,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既能确保安全、防尘隔音等基本功能,又能带来舒适的视觉感受和满满的正能量,无疑是一大进步。
“如果说城市环境整洁优美、秩序井然有序是一座城市的‘面子’,那么城市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就是一座城市的‘里子’。”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师、思政专业副教授戚道芳认为,宜昌正处于高速发展新时期,各项重点工程全面铺开,工程施工围挡也成为市民身边常见的一道别致景观。但围挡虽小,却是城市的“脸面”,更与人们的心理发展、工作生活紧密相联。
宜昌从市民生活的细微之处着手,为工地围挡提档升级,既营造了美好、文明的城市环境,方便了市民生活,又将屈原文化、昭君文化、巴楚文化、长江文化、嫘祖文化等传承发展,滋养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品位,折射出了宜昌这座城市较高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创典范大家谈
补齐短板 突出特色 完善机制
全面打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攻坚战
中共猇亭区委书记 李小军
猇亭区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通过优质服务、精细管理,解决好、改善好与广大市民息息相关的生活出行、生态环境、生产配套等关键问题,实现“创建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一是精准攻坚补齐短板。全力改善基础设施。全年总投资约60亿元实施46个重点城建项目。金岭路、银岭路、七里冲路等道路完成“海绵化”改造,磨高路、楚高路提档升级,金猇路、猇亭大道管网改造即将收尾,机场站前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全力整治市容环境。集中整顿重点路段出店经营、流动摊点行为,集中清理杂物堆放、毁绿种菜、乱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加强道路洗扫、洒水作业,不留卫生死角,不留环境盲区。全力打响“楼道革命”。坚持桐岭、红港、七里、六泉湖、鸡山5个搬迁安置新村社区试点示范,逐栋逐户清理楼道杂物、非法广告,粉刷修复墙面地面,整治电动车电梯入户、违规停放、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全域推进81个小区创建达标。
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强志愿服务驿站、示范点、活动基地建设,培育七彩阳光等35个社区自管社团组织和长江哨兵、先锋志愿、星火突击队等92支志愿服务队,擦亮“志愿之城”名片。进一步加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基层楷模、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广泛开展“楷模走基层”宣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好人、关爱好人、礼遇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风尚,擦亮“好人之城”名片。巩固“绿色猇亭”建设成果,统筹实施“美丽猇亭”建设行动,充分利用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广泛深入宣传绿色理念,共创美好家园,擦亮“绿色之城”名片。精心打造猇亭红色书屋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以“创新致远、敢为善成”的猇亭精神,铸就城市之魂。
三是完善机制常态长效。推进全域创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覆盖、常态长效。落实“县级领导包社区、局长包小区、部门包路段”三个包保责任,织密创建责任网,确保人人有责任、层层有目标、事事有人管。推进“公益广告、入户动员、志愿服务”三个全覆盖,利用新闻媒体、公益广告、特色彩绘墙、工地围挡等多种载体,高密度、全方位、不间断宣传动员。党员干部带头下沉小区开展志愿服务、入户动员,进行公共文明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做到共创共享。严肃“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三项工作纪律,主要领导“上街督办+现场落实”,紧盯存在问题,推动任务落实。对勇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肯定嘉奖。
立足新定位
我们这样干
我市召开商贸行业创建现场会
构筑创建合力 推动细节落实
8月25日,市商务局组织召开全市商贸行业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现场会,要求拿出“一往无前、志在必得”的状态打好攻坚战,以“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的激情,构筑创建合力、推动细节落实。
现场观摩环节,与会人员走进国贸大厦等单位,认真学习、察看上述单位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落实情况,督导商务部门和商贸企业切实做好“高标准、揪细节、补短板、创典范”工作。之后,与会人员集中观看了宜昌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视频,城区各商务部门负责人分别就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举措作表态发言。
市商务局负责人对目前商贸行业创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夷陵区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
市民出行“有爱无碍”
8月25日,在夷陵区神仙湾BRT公交车站附近,施工人员正对人行通道进行无障碍坡道改造。
近日,夷陵区市政工程管理处启动全区人行道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对道路未设置无障碍坡度进行改造,确保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大于10毫米,方便轮椅车通行。截至目前,已完成12处人行道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下一步,区市政处将对城区夷兴大道、平湖大道、松湖路、平云一二三路、锦江大道等主次干道进行改造升级。这些暖心小细节,让市民畅行无障碍,让城市更有温度。
医院志愿者不同岗位区别着装
为不同患者提供专门帮助
“您好,请问需要挂号吗?我来帮您操作自助设备。”8月25日上午,市一医院门诊大厅,患者前来就医,志愿者们忙个不停。
在自助设备区,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耐心帮助前来就诊的市民使用自助挂号机;在咨询台,穿着水绿色服装的志愿者忙着为患者解惑答疑;在扶梯和电梯口,身披红色绶带的志愿者忙着引导市民就医。
“医院内的志愿者根据不同岗位区别着装,方便为不同的就诊者提供专门的帮助。”该院医务社工部工作人员介绍道。
建设文明典范城市,您有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通过以下方式分享真知灼见、贡献您的智慧:
1.通过三峡日报、宜昌发布微信公众号留言
2.通过三峡云APP点击12345平台留言
3.将意见建议发送至三峡日报邮箱78074491@qq.com
(记者 时刚、揭兴伟、赵璟一 见习记者 邓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