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曾志夫妇在宜昌

2021-03-25 15:24 来源:三峡宜昌网

陶铸,1908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石洞源陶家湾。祖父陶益斋为乡村知识分子,父亲陶铁峥参加过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8年被军阀萧耀南杀害。 家庭变故使陶铸10岁即失学在家,帮母亲做家务,13岁到安徽芜湖木材行当学徒,备受欺凌,后到湖北汉阳竹木厘金局打杂,开始接触各种新思潮。18岁时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接受血与火的考验。1933年与曾志结婚不久就被捕入狱,被判终生监禁。1937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受董必武委派在湖北汤池训练班任顾问,为鄂西、鄂中、鄂北各县培养了300多名抗战骨干。此时的曾志在汤池训练班做基层组织工作。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连续剧《延安颂》中,有这样一组镜头:

一位年轻漂亮、干练泼辣的女干部,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延安,急着见毛泽东主席。她来到毛主席住处时,毛主席正在院子里摆弄炉子烧水,她望着毛主席的背影没有吱声,踮着脚轻轻走到背后,猛然一拍肩膀,朗声叫道:“老毛”。毛主席一回头,立即惊喜异常,拉住她的手问长问短……

这位敢于直呼“老毛”、被毛主席视为亲人、关系非同一般的女干部,就是曾志。

曾志,1911年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5岁时考入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当时唯一的女学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16岁参加衡阳暴动、湘南起义。17岁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参加过黄洋界保卫战,与贺子珍情同姐妹。18岁被派往福建工作,曾任厦门中心市委秘书长、福州中心市委秘书长(当时福建省委被撤销,设厦门、福州两个中心市委由中央直接领导)。1933年初,曾志与时任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的陶铸结婚。婚后几个月,陶铸即被捕入狱,5年杳无音讯,直到1937年12月出狱,曾志才与丈夫见面。

革命伴侣服从大局,为抗日共赴宜昌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采取了积极防共、消极抗日的政策,党中央决定派一批骨干力量深入国统区开展抗日宣传,发动人民群众投身抗日。 1938年6月,久经考验的陶铸曾志夫妇被党组织派往刚刚组建的鄂西工委。 鄂西工委机关驻宜昌城区,李声簧(李汉俊之子)任工委书记。两人来到宜昌,在城内南正街黄家大屋、地下党员黄鑫贞家中暂住,等候组织安排工作。 因各地党组织普遍处于恢复重建中,一个多月内,鄂西工委(7月改建为鄂西中心县委,8月改称宜昌中心县委)没有合适的工作安排给陶铸夫妇(陶铸曾任福建省委书记、湖北省委宣传部长)。一直战斗在革命最前沿的夫妇二人一时轻松下来,在宜昌城度过了结婚以来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随着武汉保卫战打响,陶铸夫妇等不及了,主动向鄂西中心县委要求到鄂中抗战前线,组织抗日武装打游击。得到批准后,陶铸、曾志、郑速燕三人从宜昌乘坐一辆长途汽车,经当阳前往荆门。 到十里铺(今属沙洋县)时,陶铸下车徒步几十公里,到大洪山地区开展工作,曾志、郑速燕则继续前往荆门。陶铸在大洪山创建了鄂中游击区及游击队,鄂中游击队编入新四军鄂豫挺进队后,陶铸曾任政治委员。 曾志、郑速燕也迅速在荆当远地区打开工作局面。由于日夜奔波,曾志患上严重眼疾,经同志介绍到宜昌城治疗,住在进步青年、汤池训练班学员陈鸿儒家。经过宜昌医生二十多天的精心治疗,曾志的眼疾得到控制,视力恢复正常,便重返工作岗位。

统战抗日胆识过人,抢运军粮组建武装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在即,中共湖北省委机关由武汉撤至宜昌。省委直接从宜昌、荆门、当阳抽调干部组建荆当远中心区委,任命曾志为区委书记。 武汉沦陷后,为阻止日军西进,国民党第33集团军防守襄河(汉江)一线,部队驻防宜城、南漳、远安、荆门、当阳等县。33集团军原是西北军,又是卢沟桥打响抗日第一枪的英雄部队,曾志积极联合开展抗日。 11月,曾志以开办农村合作事业的名义,得到了第77军参谋长张克侠(中共特别党员)的支持,筹资成立军民合作大饭店,将一批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安排在饭店工作,为当地驻军和过往的抗日部队服务,解决其食宿困难,受到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的称赞。 张自忠将军曾在军民合作大饭店,设宴招待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饭店一面掩护过境的同志,为党的事业筹集资金,一面秘密发展党员,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至年底,中心区委的党员由最初的16人发展到500余人。 在日军空袭不断、步步向西逼进的情况下,33集团军屯集在沙洋的20万斤军粮需要马上转移,国民党地方政府束手无策,令张自忠非常恼火。 曾志果断决定,迅速组织数百名青年积极分子,用小车推、牲畜驮,半个月内将20万斤大米抢运到当阳河溶,完成了国民党县政府无法完成的任务,用实际行动支援了抗日将士,赢得了33集团军的赞扬。 1939年2月,荆当远中心区委改建为中心县委,曾志任中心县委书记。她十分重视武装斗争,下乡时随时观察地形,思考如何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缺乏武器装备,就收集修理被丢弃的旧枪。在她的影响下,各县区都很重视武装工作。 5月,她在当阳刘宝田家召开会议,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的指示,肯定当阳县委整党和抓武装的经验。会议决定派刘宝田、刘华廷等打入国民党当阳县政府,成立当阳县自卫队第四大队。 6月,她借蒋介石在第五战区各个师成立搜索队的机会,通过179师师长何基沣(中共特别党员)的关系,由中心县委挑选100多名党员和进步青年组建179师搜索队,使搜索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游击武装。 何基沣给搜索队配备步枪100多支、轻机枪3挺、手枪数支,还有充足弹药,并配有电台。搜索队利用合法身份,搜索打击日伪及反动势力,使敌人闻风丧胆。后来搜索队参加了新四军,改编为鄂豫边区党委警卫连和鄂豫挺进纵队特务中队,成为开辟襄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支劲旅。 1939年夏,蒋介石给第五战区发来密电,要求搜捕“异党”,军民合作大饭店被查封。因及时得到张克侠传来的消息,中心县委迅速组织转移。曾志接到组织命令赴延安学习,离开了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