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滴绿色汇聚起城市高质量的生态本底

2022-12-07 15:57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金睿

今年八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将口袋公园作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实践活动,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武汉、沈阳、上海、厦门等市大力践行,因地制宜提升改造一批微小绿地,并编制技术导则、出台相关规范。宜昌市也将口袋公园作为文化休闲场景塑造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公园+”建设模式,截至目前,共建成口袋公园47处。

口袋公园是位于城市建成区,面积在400-10000平米,具有方便可达、设施完善等特点,能为市民提供游憩、交往等功能的绿色开放空间。虽然面积较小,但因其分布广散、使用频繁、选点灵活、造价较低等优势正成为缓解热岛效应、降低压力和促进交往的有效途径。当前,宜昌正在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口袋公园多是老旧小区改造,清违行动腾退的空间,其建设不仅仅是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城市基层社区,也是广大市民真切感受到的“筑堡工程”,因此,口袋公园建设既是响应存量规划的应时之举,也是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其建设应从长远谋划,从实处调研,从细处落实。

着眼全局,站在长远角度进行高位谋划,强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绿色基底。宜昌要守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须在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上久久为功,今年八月召开的全市城建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中,刘丰雷副市长指出要大力推进口袋公园、街头绿地或小游园建设。最近出台的《宜昌市国土空间规划》也提出要增补口袋公园。口袋公园建设要坚持顶层谋划,前瞻性设计,将废弃地、拆腾地、闲置地、边角地等纳入口袋公园开发数据库,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清违行动、棕地生态修复、城市绿化美化等相关工作将其转化实施,同时考虑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尽可能将口袋公园作为完善城市绿地500米服务半径,消除绿地服务盲区,阐释环境公平正义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微小绿地,其建设应和《宜昌市滨江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宜昌市“串园连山”生态绿道建设规划》等上位规划相衔接,作为社区级和城市级绿道的重要补充,以点成线,缀珠成链,修复残缺,增强绿道连续性,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绿网。目前,宜昌也是将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公园四级体系的最小单元进行建构,织补微小空间,强化生态底色。

加强调研,致力于提高规划设计的适配性,坚持人民公园为人民的基本原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充分说明了调查的重要性,为什么有的公园高位配置却无人问津,关键在于没有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衡量一个公园好坏的标准在于看大众满意不满意,使用方便不方便,规划合理不合理。在口袋公园落地前期,应加强场地调研,了解场地内部是否有大树可保留,是否有溪水可活用、是否有外景可临借,同时对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周边道路、人群类型、人流方位和历史文化,也可以对周边人群发放调查问卷、利用现代技术,统筹人群使用特征,以便收集当地居民需求,也是贯彻决策共谋,发展共建的“共同缔造”精神的实举。科学合理的公园还应对“两峰一谷”潮汐式人流变化做出弹性设计,提升场地承载能力。体育场路口袋公园建设充分挖掘三线记忆,植入文化,在公园内部绘制9幅大型墙体彩绘,以“三线建设·827记忆”为主线,串联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独特记忆,成为大众喜爱喜来喜玩的公园。

抓实落实,优化重点区域设计与管理并重,构建微小绿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经过现场多次观察与相关研究,口袋公园内游人活动高频热点主要集中在器材区、林下区、座椅区和场地边界处,因此,应着重设计这些区域,科学合理配置娱乐和健身器材、营造“林下空间+”户外场景、人性化布置公共座椅、打造开放的弹性边界,将游人需求与设计侧重点匹配,提升绿地生态和游憩服务质量。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维护对于公共产品尤为重要,武汉市口袋公园实行“园长制”安排专人专管;上海市搭建多方协商共治的平台,多以设计工作坊形式邀请公众参与,构建起“组织平台—政府—居民—企业—社会”的组织框架;潍坊市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在不改变权属前提下,园林部门与开放商共同协商,共抓共管,有些地方邀请高校师生、专业人士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组建志愿服务队等。建一座公园不难,难得是长期良好运转,建立齐抓共管、多方协同的运营机制是保持公园活力的必由之路。

宜昌以山水构城,以绿定调,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靓丽名片下,口袋公园更是一次将城市景观风貌塑造,公共空间品质提升落实在社区基层的实践,让推窗见景、出门见绿不再成为一句空口号,而是邻里居民能切身感受到的绿色福祉。小口袋,大幸福,口袋公园的建设必将为宜昌打造具有“国际范、山水韵、三峡情”的滨江公园城市增绿添彩。

作者: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 王佳峰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