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湿地保护,共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2022-11-22 10:28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肖雨琴

11月15日,据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消息,经过两周观测调查发现,长江宜昌段越冬候鸟种类明显增加,并首次观测到了金斑鸻、钳嘴鹳等4种鸟类。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选择到长江宜昌段越冬,显示出宜昌良好的湿地生态吸引力很强,有力佐证了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也说明宜昌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走的路子是可学可鉴、可信可行的。

湿地,狭义来说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加之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其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宜昌拥有232公里长江干线,占湖北省长江径流里程近四分之一,是长江湿地保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昌市委七届三次全体会议明确到2035年基本建成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湿地保护和长江大保护是一脉相承、相互促进的,长江宜昌段湿地保护成效,不仅攸关全省湿地保护大局,更是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湿地保护贵在久久为功、持续用力。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开幕式在武汉举行。据COP14湿地网络论坛统计数据显示,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成立15年来,湿地保护总面积增长了25倍。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定位,大力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和岸线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在湿地调查研究、规划建设、保护修复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目前,全市湿地总面积达8.24万公顷,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8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湿地保护成色足、态势好。

强化湿地科普宣教,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湿地是各类动植物、微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保护湿地、共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人人有责、大有可为。2020年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多年来采取退耕还湿、复绿造林、水体修复、鱼类增殖放流、“关改搬转”化工企业等措施大力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并招募千余名志愿宣传员开展了40余场湿地保护宣教活动,引导广大居民深入了解湿地,提升湿地保护意识,主动参与到湿地保护活动中,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献策出力。同时,以生态文明理念打造的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把湿地生态保护和居民休闲娱乐相统一,处处彰显着自然的隽秀、生命的灵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坚持全域“一盘棋”,构建湿地保护共治格局。长江宜昌段包含兴山-秭归香溪河、远安-夷陵黄柏河、长阳-宜都清江等数个支流,湿地网格纵横摆布、岸线绵长,如果一次只在一个点开展湿地保护,很难实现全域协同、高效推进。因此,要树立全域“一盘棋”思维,运用网格化、系统化理念开展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打破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各级部门间的“门户之见”,整合园林、生态环保、航道、住建等部门力量形成合力,不断增强长江宜昌段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同时,还可通过建立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湿地保护论坛等方式,解决湿地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交流分享各地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持续提升湿地保护水平,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夯基垒土。

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保护长江不是宜昌的“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而做好湿地保护是“加分题”。全市上下要坚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共同缔造理念巩固拓展湿地保护实际成果,助力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加快实现“江豚逐浪、人水和谐、永远年轻”的美好图景。

作者:远安县委组织部 李博文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