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发展 奏响共赢乐章——宜荆荆都市圈2024年工作展望

2024-01-10 17:1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周旺成  审核:金睿

​​都市圈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城市集合。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大力发展宜荆荆都市圈”的战略决策。一年多来,宜荆荆恩四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动都市圈建设起势见效,共同奏响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交响乐。

2024年,宜荆荆都市圈将如何向纵深推进,带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近日,在宜荆荆都市圈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荆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潘进,荆门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鲁鹏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发改委副主任苏继良,宜昌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宜林分别介绍了相关情况。

宜昌 共保联治提升生态“颜值”

宜昌卷桥河湿地公园。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吴延陵 摄

朱宜林表示,宜荆荆恩山水相连,四地将全面贯彻落实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结合现有的区域协作基础,相互深入沟通交流,找到加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健全完善共保联治工作机制。联合召开2024年度宜荆荆都市圈生态环境联保共治联席会议,研究讨论跨区域合作事项,签订相关的生态环保领域合作协议,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区域预警的协作机制。建立交通、长江海事部门信息互通机制,加快统一船舶污染物接收等收费标准。

持续深化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与荆州、荆门实现沮漳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高质量编制沮漳河片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会同荆州、荆门加快完成沮漳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立法,力争将沮漳河流域打造成为全省样板。协同开展宜荆荆都市圈优先区域本地调查与评估,加强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研究制定“无废都市圈”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宜昌、荆门“无废城市”建设。实施城市间空气传输通道布点监测,实现区域重点管控区乡镇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全覆盖。共同编制《总体建设规划》,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群。

枝江金湖。三峡日报全媒记者黄翔 摄

联合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围绕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推进实施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长江宜都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一期、清江片区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沮漳河流域系统治理等重点工程。围绕跨流域引调水,着力推进引江济汉、引江济汉沿线补水、清江引水二期、四湖流域河湖水网治理及水系连通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逐步实现水资源均衡分布。联合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美丽河湖”。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荆门 铁水公空加速“互联互通”

荆门亿纬动力生产车间。 掇刀融媒体 供图

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促进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鲁鹏程表示,今年,荆门市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打通对外铁路大通道,构建“半小时轨道交通圈”。全力推进荆荆铁路、武荆宜高铁、襄荆高铁三条高铁加快建设,确保分别于2024年、2025年、2026年建成通车,打造区域性铁路十字枢纽。以提升货运效率为重点,积极推进长荆、荆沙铁路扩能改造,打通连接武汉及长江黄金水道货运大通道。

加密对外公路通道,构建“一小时高速公路通勤圈”。加快建设武汉至重庆高速公路荆门段,推动二广高速襄荆段扩容,谋划建设荆门至监利、荆门至随州、荆门至孝感、荆门至十堰等高速公路项目,打通对外连接新通道。持续推进“八纵六横五联两环”国省干线公路网提档升级、联网加密。

推动水运提质扩能,构建江汉平原高等级航道网。积极争取实施汉江主航道整治提升、兴隆枢纽船闸改造等工程,提升汉江主航道通航能力。提升江汉运河航运功能,打通长江与汉江航道连接,推动汉江与长江航运体系一体化发展。加快浰河1000吨级航道改造,建设完善汉江荆门石牌港、沙洋新港及浰河港三大综合码头,推动荆门组合港与宜昌港、荆州港等形成高等级航道网,构建都市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工协作的现代化港口群。

推进多式联运提档升级,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聚焦建设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重点推进荆门国际内陆港建设,争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依托荆门高铁新城、荆门国际内陆港等核心区域,推进疏港进园铁路支线和集疏运通道建设,打造鄂中铁路物流枢纽、鄂中速运(应急)物流枢纽、鄂中陆港型物流核心枢纽、鄂中汉江航运枢纽、荆门零担干线物流枢纽等五大枢纽,提升物流服务能级,构建支撑全域、辐射华中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物流体系。

荆州 共建共享打造民生“幸福圈”

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华鲁恒升荆州基地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建设者们紧张有序忙碌着。 张梦瑶 摄

​2024年是加快推动宜荆荆都市圈建设的关键之年。潘进介绍,荆州市将会同都市圈兄弟市州,重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都市圈民生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都市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着力打造民生幸福圈。

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全程网办、多地联办、跨域通办”为目标,以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为方向,加强市、县、乡三级实体大厅运行管理,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创建,持续开展局长走流程、局长坐窗口活动,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质量。推广掌上办、免证办、就近办、兜底办等便捷服务模式,打造“荆心办”等服务品牌,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户籍管理“同城通”服务机制,推动取消购房户籍业务审批。持续拓展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应用场景,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体系、提升保障能力。开展医疗检查结果互认合作,实施健康“一卡通”。加快推动异地居民老年人交通、居家养老等公共福利圈内共享,共同做好低能社会成员的救助保障工作。

进一步推进优质服务共享。充分发挥圈内高校合作发展联盟的作用,开展联合办学、教师互聘等多种形式交流,推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公共资源共享与共建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合作,为宜荆荆都市圈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依托都市圈医疗机构资源,加快荆州市中心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降低基层群众就医成本。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推动都市圈文化、旅游、体育、商业一体化融合,重点围绕“康养+旅游”“康养+休闲农业”“康养+运动休闲”等领域,大力进行资源整合,推动文旅康养、运动休闲产业不断壮大。

进一步强化社会“智”理。加快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建立城市运行管理综合平台,启动“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管、智慧应急、智慧教育、重大项目监管、成品油综合监管等事项“一屏统览、一键指挥”,提高城市运行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打造江汉平原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着力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实现公共服务一网通享,加强荆州E家APP功能开发,上线智慧医疗等更多公共服务事项。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推广运用身份码,进一步改进群众就业、就医、乘车等民生服务,实现社区步行15分钟范围内教育、医疗、文体等服务全覆盖。聚焦“衣、食、住、行、文、娱、购”等民生领域各类“难点”,整合资源打造一批面向民生需求的智慧化应用场景,全面实现“智惠民生”。

恩施 文旅融合发展“出圈”更“出彩”

恩施高新区产业园华芯科技(恩施)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 恩施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静 摄

苏继良介绍,围绕都市圈文旅融合发展,2024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将顺应市场需求,延续良好合作态势,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

增强融合发展的互补性。树牢“圈”的意识和思维,立足资源优势,强化分工合作、融合互补。在分工上,恩施将突出发展大旅游,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做大康养度假产业,逐步打造成圈内游客的康养后花园。同时,恩施也将围绕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等全局,大力发展链条配套产业。在合作上,依托三峡大坝、荆州古城、荆门明显陵、恩施大峡谷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务实推动资源共享、政策互惠、客源互动,联手打造黄金旅游线路,提高品牌影响力。

增强突破瓶颈的务实性。广泛听取市场主体对区域合作发展的意见建议,紧盯合作薄弱环节,推动解决一些现实困难。当前,恩施将积极协调和争取支持,加快推进宜来高速五峰段等重点旅游交通建设,力争增加宜昌、荆州、荆门始发恩施的列车趟次,为圈内游客互送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围绕共打“长江旅游牌”,进一步优化三峡游轮合作机制,逐步破解水陆联动、区域联动不够问题。

增强政策发力的协同性。坚持打好“组合拳”,政策引领,同向发力。一方面,打破行政壁垒,实施文旅消费互惠政策,有效促进圈内消费互动、全面激活。另一方面,深度开发避暑旅游、夜间旅游、冰雪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运动旅游等旅游产品,丰富参与式、沉浸式文旅消费业态场景,进一步激发圈内文旅消费潜力和活力。

先行先试 协同发力

“当枝松宜东”共谱县域融合发展新篇章

建设中的当枝松高速公路枝江长江大桥。宜昌市交通运输局 供图

“当枝松宜东”是宜荆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节点片区。过去一年,“当枝松宜东”县域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情况如何?近日,记者采访了宜都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徐梅芳。

“当枝松宜东”五地,是宜荆荆都市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领跑者,具备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先试的基础和条件。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宜荆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当枝松宜东”产业互补、设施互联、政策互通,打造一批都市圈关键节点片区,引领宜荆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在宜荆荆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的统一领导下,宜都市和当阳市、枝江市、松滋市、东宝区一起,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合作机制基本建立。建立了“联席会议+办公室+专项推进协调小组”的工作机制,五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政府常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组建园区、规划、产业、交通、生态等9个专项小组。2023年,宜都市承办了宜荆荆都市圈协调机制现场推进会,松滋市、枝江市分别组织召开了联席会议、县域融合发展经济论坛。

区域互联提质增效。聚焦融入宜荆荆都市圈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强衔接、优网络、提效能,加快建设当枝松高速、宜来高速、省道254复线工程等项目,进一步加密“当枝松宜东”路网硬联通,推进五地城市及沿线城镇快速连接,构建“半小时”城际交通网。同时,有序推动枝城疏港铁路、松宜铁路改造和三宁化工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枝城港与姚家港共同创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产业互动加速推进。坚持以项目化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41个、总投资2600余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90亿元。联合成立“当枝松宜东”城市商会联盟和化工新材料产业一体化发展联盟,当阳经开区、枝江姚家港化工园、松滋临港工业园、宜都化工园、东宝化工循环产业园正加速联动发展。宜都市、松滋市正式签订《关于打造松宜协同发展示范园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半导体化学品园区,首批用地已摘牌,探索跨地市州化工园区和项目管理新路径。枝江市举办宜荆荆都市圈县域经济创新发展专场活动,产学研合作桥梁加速联通。

公共服务加快融合。签订《县级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公积金互认互贷、医保异地结算,市场主体跨区域迁移全程网办。签订《司法协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凝聚执法合力,为融合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建成“当枝松宜东”人事考试专家库,各类人事考试可以从专家库随机抽取选派人员。成立“当枝松宜东+3”人力资源合作联盟,签订“当枝松宜东+”零工驿站用工联盟协议书,常态化组织开展劳务协作对接招聘活动。

交流互动日益密切。联合成立职工疗休养和四季游合作联盟,互动疗休养人数已达1500人次。联合举办“当枝松宜东”体育赛事,30支代表队400多名队员同场竞技。举办“杨守敬杯”“当枝松宜东”书法联展,以文聚力交流书法艺术,共享文化盛宴。连续两年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70名中青年干部参加培训,五地干部群众的沟通联系不断加强,融合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下一步,“当枝松宜东”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宜荆荆都市圈建设机遇,加快实施《宜荆荆都市圈“当枝松宜东”三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四个一体化”,把产业对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松宜协同发展示范园建设,为宜荆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合作经验。

(本版文字由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赵璟一 整理)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