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宜荆荆都市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之二

2023-10-18 08:2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肖雯瑶  审核:金睿

《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指出,要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一节中提出,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重点推动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和科技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商务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多个重点行业提档加速,促进都市圈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到2027年,都市圈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

宜荆荆恩四地在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等方面积极行动,以金融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

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吸引全国性和外资金融机构到都市圈内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支持民营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外资和民营资本在都市圈内发起设立证券公司及其他专业证券经营机构。

创造条件设立法人科技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互助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探索设立服务科技保险发展的综合性保险中介服务集团。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园区等,打造新型金融机构聚集区,引导辖区金融机构为“两业融合”企业和项目提供中长期融资。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积极开展县域金融工程,并向市域、省域逐层推进。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鼓励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规范快速发展。推进三峡金融中心项目建设,推动“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业务辐射都市圈,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打造开放共享、综合服务、全类别展示、全流程对接、市场化运作的一体化区域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互惠多贏的金融服务生态圈。推动商品和金融资产衍生品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完善碳交易市场。

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支持宜昌建设省域金融中心,支持都市圈其他有条件的城市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打造特色产业金融中心,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到 2027年,都市圈初步建成组织完善、创新活跃、功能齐备、服务高效的长江中游区域性金融中心。

——摘自《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

宜昌:打造金融高地 着力金融创新

9月15日至10月15日,宜昌市各金融机构集中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五进”活动,围绕日常生活涉及的服务场景和高频事项,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金融教育宣传。

这只是宜昌市通过具体行动支持现代金融业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支持现代金融业发展,宜昌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制定“1+2+N”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目标、路径,初步形成“四梁八柱”政策体系。打造与武汉城市圈、成渝双城经济圈功能互补,辐射“宜荆荆恩”城市群及西向、南向重点城市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创客中国(湖北省决赛)产融对接活动现场。宜昌市地方金融局 供图

强化科技金融创新。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设立科技专营支行2家,成立全省市州首个专业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印发《宜昌市深化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行动方案(2023-2025)》,建立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型企业客户准入和评价体系,创设科技信用担保贷,推广科技创新贷等产品。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各类科技担保业务271笔、10亿元,目前在保400笔、14.60亿元。

拓展供应链金融创新。积极引进中企云链等供应链机构,着力打造磷化工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云信”、“e信通”等新型供应链金融产品,建立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本年度应收账款融资370笔、71.94亿元。

推进数字金融创新。创新搭建全省首创、全国领先的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整合17个部门、超61亿条政务数据为小微企业“画像”增信,变“政务数据”为“企业信用”,打造“1300”小微企业全线上信用贷款服务模式,获评“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称号。截至目前,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授信588亿元,放款498亿元。

深化绿色金融创新。出台《宜昌市创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项目标准,建立绿色建筑、绿色工厂、绿色农业重点项目库,探索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等抵质押融资模式。截至目前,全市落实碳减排支持工具5.34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8.91亿元,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535.12亿元,同比增长43.45%。

印发《宜昌市“十四五”期间推动企业上市倍增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资本市场政策文件,建立全过程、全周期支持体系,鼓励企业上市,加大资本市场资金奖补兑现力度。抢抓全面实行注册制和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政策机遇,完善“政府+市场”的上市服务机制,形成“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上市融资梯次培育格局。

今年以来,新增上市公司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16家,全省同等市州最多。2019年以来连续7家企业A股上市,其中A股上市公司数量在2019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

在全省率先建立上市挂牌公司风险监测管控工作机制,加强风险源头预警监控。实行一企一专班、一企一策,综合运用债委会机制、纾困搭桥贷款等措施,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

全市银行贷款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截至9月末,低至0.61%,全省最低。宜昌获2022年度全省金融生态建设考评第一名,被评为全省金融信用示范市,并连续21年获评全省金融信用市。金融营商环境测评连续两年获全省第一。

一系列措施助力下,宜昌金融业发展成效如何?数据最具发言权。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129家,金融机构数量、种类均居省内同等市州首位。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在全省同等市州率先突破6000亿元大关,截至9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6095亿元,同比增长15.7%。全市各项贷款余额5817亿元,较年初增加639亿元,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多增310亿元,比去年全年多增128亿元,同比增长16.4%。(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何冠英 通讯员 向树昆)

荆州:金融谋创新 惠企出实招

在荆州监利市朱河镇的荆州天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小龙虾加工车间内,工人们身穿防护服,口罩手套齐上阵,马不停蹄地加工生产,从进虾、筛选、洗虾、蒸煮、冷冻,一道道小龙虾处理工序井然有序。

天宏生物是一家以小龙虾养殖、收购、加工、销售及冷链物流为主的省级重点龙头农业企业。今年上半年,在邮储银行荆州市分行的支持下,该企业获得200万元信贷资金后,新增1条冷冻虾尾生产线,产能效益不断提升。

天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冷冻虾尾生产线现场。荆州日报 供图

“有了这笔信贷资金支持,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拓展‘虾稻连作’上游产业链,为终端的小龙虾深加工产品品质提供安全保证。”天宏生物负责人李良坤对企业经营发展充满信心。

近年来,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围绕全市“4611”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增强金融创新能力水平,进一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目前,该市已基本形成“市级、区域级、乡镇级”三层布局和以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机构为主体,融资担保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现代金融组织体系。

今年6月,该市地方金融工作局联合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制定出台《荆州市营商环境“首贷担”先行试点创建实施方案》,推出多款“首贷担”产品,有效解决“首贷难”问题,助力小微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据了解,全市已有9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响应方案,并结合本地特色和产业发展新风口,推出“预制菜首贷担”“链式家电首贷担”等多款专项特色“首贷担”产品,给予不高于1%担保费补贴。

今年8月,荆大(荆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通过“荆融通”(荆州市网上金融服务平台)申请贷款,仅用3天时间就获得了光大银行1000万元贷款授信。

这是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抢抓省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创建机遇,创新打造“荆融通+1133”模式后的典型案例。

依托荆州市网上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智能匹配、企业实时画像、线上申请审批、线下一站受理等服务,初步实现“1键申请、1秒授权、3分钟画像、3个工作日授信”,切实解决了企业申请贷款手续多、审批流程复杂等“中梗阻”问题。

截至9月末,全市“首贷担”业务累计金额达到23.72亿元。大力推进“荆融通”(荆州市网上金融服务平台)的推广使用,目前已有109家金融机构入驻“荆融通”平台,累计发布102项金融产品,3998户企业提交申请,授信总金额达到438.73亿元。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切实提升现代金融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同时,推进金融创新和金融政策协同联动,助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荆州日报记者 谭馨 通讯员 胡云飞 姚威)

荆门:拓展“首贷户” 激发新动能

10月13日5点,天还蒙蒙亮,家住荆门市漳河镇三化村二组的养猪专业户林文园和家人们就忙碌起来,给60头猪准备饲料、清扫猪舍、拖粪。初秋的早上,林文园忙得头上冒起了缕缕热气。“多亏农商行给的5万元贷款,要不生猪就要断粮了。”林文园告诉记者,去年12月底,他开始恢复饲养生猪,没想到修复猪舍、购买仔猪就花了20多万元,手里用来买饲料的钱都成了问题。“60头猪一个月饲料钱就要上万元。赊饲料,成本太高;向亲戚朋友借,钱好借情难还。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在村里的微信群问农商行客户经理李于银,可不可以贷点款,没想到10分钟不到,我手机银行就收到5万元贷款。第一次贷款这么快就到账,再也不用为没钱买饲料而担心。”林文园不禁为农商行的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4月27日,京山农商行首贷中心揭牌,并接受客户现场咨询。张朝晖 摄

遍布城乡的民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但是其大多数规模较小、竞争力弱、易受外部环境波动影响。一旦遇到流动资金缺乏、扩大生产投资需要资金时,往往会因为缺乏抵押物、成长周期短、财务不规范等问题而被银行拒之门外,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也因为对银行信贷产品(服务)不了解,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银行信贷产品(服务),往往好多商机(信贷投放)都在银企之间擦肩而过。

今年以来,荆门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荆门市分行将破解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首贷难”作为推进“民企融资十条”和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帮助大批民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实现了贷款“从零到一”的突破,逐步建立起信用记录,破解“无贷户”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为此,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人行荆门市分行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荆E融”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平台,汇集包括纳税、社保、涉讼、用水用电等多部门涉企信用信息,打破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可以快捷查看各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评估贷款风险;而企业也可以在“荆E融”平台选择多家银行、多个信贷产品,降低了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也帮助众多“首贷户”轻松获得贷款。

今年以来,人行荆门市分行还以“聚焦普惠、锚定首贷、惠企利商、精准服务”为宗旨,以“服务前置”为理念,以提升普惠小微金融服务面为目标,打造金融产品政策宣传及首贷对接示范点、集聚地,引导各家银行成立首贷服务中心。首贷中心聚焦初期信用培育,重在扶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走好“最先一公里”,为中小微企业首贷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提升民营小微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积极优化全市金融营商环境。

目前,荆门市各银行已设立45家首贷服务中心。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机构首贷户数共3397家,当年累计发放金额为39.52亿元。其中,法人类首贷户数为652家,当年累计发放金额为32.73亿元;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首贷户数为2745家,当年累计发放金额为6.79亿元。同比增加9.73亿元,增长32.67%。(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荆门日报记者 郭立 通讯员 黄列兵)

都市圈最热点(10.11-10.17)

●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2年)》近日发布,《公报》显示,2022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土著鱼类193种,比2020年(同监测点位)增加25种。

●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151辆,推广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推广应用489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已在公交车、通勤客车、冷链物流车、环卫车、货运等领域形成规模化运营。

● 2023年10月17日至2024年1月31日,全国人民警察凭本人警察证与身份证原件于黄鹤楼南门票厅购买门票可享成人票5折优惠,随行亲友可同享5折优惠(限3人以内,需要与持证民警一并购票入园)。

● 湖北村网13日在湖北省京山市文峰公园中心网球场开幕。贯穿10月的“一球成名”网球赛、“和美乡村”网球赛与“球王”争霸赛等系列赛事预计将吸引全国各地64支队伍的500余名网球爱好者参加。

● 丹江口水库水位12日19时蓄至170米的正常蓄水位,这是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继2021年以来第二次蓄满。

● 宜昌市兴山县、十堰市丹江口市、荆门市京山市被增设为农产品成本调查直报调查县(市),全省农产品成本调查县总数已达到38个。

● 我省目前拟建在建高铁10条、总投资3300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建成后时速350公里高铁总里程将达2700公里,有望跃居全国第三。

● 第五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10月16日至31日在武汉举行。全省16个市州的19个地方戏曲剧种、27家戏曲院团的20台剧目演出将会聚“戏码头”武汉。

●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从今年11月开始,将全面下放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行政确认事项。

● 武汉两江游览公司汉阳门码头达到开航条件,于10月14日正式恢复运营。

● 10月13日—10月18日,第二十三届武汉国际汽车展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 10月21日,G4571/4、G4573/2次列车将首次开进咸丰、来凤,直达终点武汉。

● 2023武汉城市三人篮球赛将于10月21日-10月23日举办,本次篮球赛颠覆传统,实行男女混打的创新赛制。

● 今年1至9月份,武汉都市圈“一圈通办”武汉办件量达142.5万件,通办事项达1000项,基本涵盖户口迁移、婚姻登记等高频重点事项。

● 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项目首栋教学楼——先进制造与新材料学楼顺利封顶。军山校区将于明年9月建成投用。

● 11月10日至12日,2023年滑翔伞定点世界杯总决赛将在荆门市东宝区圣境山生态旅游区举办。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