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一江清水东流 ——宜昌践行长江大保护纪实

2022-10-13 07:2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熊鹏

“看!是江豚!”2022长江江豚科考队员在宜昌葛洲坝附近江面发现首批江豚群。

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与水共生、与水共荣。这是我市牢记嘱托,勇当开路先锋,交出的长江大保护高分答卷。

治 污

滔滔江水,滋养了一方水土。无序排放,一度让长江不堪重负。水岸同治,守护母亲河清流永续。

治岸。市生态环境部门联合住建、水利、交通、农业农村等部门,奏响查、测、溯、治“四重奏”,管住入河排污口这一关键“闸口”。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长江、清江流域1973个入河排污口的现场调查、监测、溯源、命名等工作,“一口一策”整治1677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85%。

加强源头管控,我市还开展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新建龙泉污水处理厂、郭家湾污水处理厂;加强城镇排水许可管理;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不让污水落入长江。

治水。我市整合清洁船舶、转运车辆、处置单位、协同监管部门的力量,开发微信小程序“净小宜”,打破船、港、岸的衔接“盲区”。

持续发力,我市实现境内长江干支流船舶污染物水上接收转运处置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收船舶生活垃圾764.7吨,生活污水62587.5吨,含油污水3642.1吨。提升防治水平,我市还推进船舶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装置改造;建成宜昌化学品洗舱站并投入使用;实现73个普通客货码头岸电全覆盖;探索新能源船舶建设……“绿色航运”破浪启程。

控污、截污、治污,长江宜昌段水质得到持续改善,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成了市民唾手可得的生活日常。

添 绿

“十一”长假,一场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艺术展,让新落成的滨江公园灯塔广场成功“出圈”。谁能料到,这个天然展馆是由磨盘溪老旧码头改造而来?

几年前,柏临河入江口至猇亭古战场段全长约8公里的滨江带上,布满了码头、石材加工厂、餐馆等。拆除码头15座,征迁腾退企业35家,实施污水处理厂环境整治、码头生态修复、岸坡治理等,打造灯塔广场、百舸争流等10个节点景观,终于揭下了“生态伤疤”、恢复了“黄金岸线”。

逆江而上,见证更多蜕变:

关停运营了63年的中石化王家河码头,将占地19.4万平方米的油库整体外迁至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区。旧址保留承接平台,改造成江豚观测环保教育基地,成为观赏江豚逐浪的网红打卡地。

按照“修旧如旧、承旧创新”的原则对宜港集装箱码头进行提档升级,打造儿童游乐区、江豚游乐场、街头篮球等游乐场景,安装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巨幅水幕电影,吸引众多市民驻足、游玩……

植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50里滨江公园呈现出了江、滩、岸、园、城融合的生态新格局。

美景何止一线?实施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全域生态复绿、长江清江生态廊道建设等生态工程,摘掉“乱水沟”的帽子,卷桥河湿地凭借高颜值刷爆朋友圈;覆盖住裸露山体,疏林草地、艺术花带交织的点军大道美出了新高度。

升 级

9月27日,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园邦普时代项目开工、邦普循环项目进行试产。项目总投资320亿元,包含了邦普时代、邦普循环、邦普宜化三个项目,整合了“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循环利用”等关键环节,全部建成后,可为40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池正极材料。

这是我市在推进产业裂变升级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

曾经,我市为无序发展吃尽了苦头,“壮士断腕”后,坚定地走上了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之路。积极抢占新赛道,《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相继出台,《建设全国精细磷化中心工作方案》《建设全国精细磷化中心工作任务清单(2022年-2025年)》等印发实施,引领传统化工产业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

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我市以三宁化工酰胺及尼龙新材料、山东海科集团电解液溶剂项目等为重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精细磷化中心建设提供硬支撑。

对产业园区优化调整。我市完成了调规扩区,将化工园区数量减少到为7个,化工产业发展用地增加至176.9平方公里,为绿色化工升级进位预留大空间。

对薄弱环节强链补链。我市谋划建立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库,精选164个绿色化工项目入库,计划投资2699亿元,为企业强链补链延链搭建好平台。

不断提高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为我市“再续精彩”留下了伏笔……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婧 通讯员 柳耘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