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筑城的“开路先锋” ——2021年宜昌经济发展观察⑤

2022-01-14 06:51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闵娜

元旦期间,宜长快速路通车试运行,一下把长阳拉进了宜昌城区“半小时经济圈”,为其打造中国最美土家特色旅居县城再添“利器”。

交通兴则百业兴,交通畅则百业旺。2021年,宜昌按照“东进、北拓、中优”的思路,强力实施城建、交通五年攻坚行动,为城市发展“开路”。在宜昌2.1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宜长快速路、宜都长江大桥、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或加速推进,成为强产兴城、能级跨越的“先行官”。

重大工程重铸交通新格局

在公、铁、空、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批关键性、节点性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从图纸变成现实,构成了宜昌立体交通的“四梁八柱”,促使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攀升。

去年2月9日,宜都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缩短宜都通往武汉乃至长三角的车行时间近1小时,也为呼北高速全线贯通奠定了基础。

8月2日,伍家岗长江大桥正式贯通,成为我国首座主跨千米级长江特大桥,宜昌跨江发展有了新通道。

随着这两座长江大桥相继通车,宜昌跨越长江天堑的大桥达到10座,与武汉一样拥有了“两位数”,成为长江沿线地级市中的第一。

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全长36.54公里,是湖北省“九纵五横三环”高速路网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9月28日零时试运营,成为货物翻坝转运的又一通路,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三峡翻坝运输体系,有效提高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缓解三峡船闸通航压力。

11月下旬,建设近两年的三峡枢纽白洋港疏港铁路站前主体工程完工,完成全线铺轨。目前配套工程相关收尾工作正在进行,有望虎年春节前开通试运行。

12月8日零时,郑万高铁轨道铺设到达兴山县竹园河双线特大桥,标志着郑万高铁兴山段正式进入铺轨阶段,为今年郑万高铁全面通车打下坚实基础。郑万高铁宜兴联络线预计于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地处宜昌西北边陲的兴山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三峡国际空港宜昌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于12月底基本完成,争取今年3月转场新航站楼运行。届时,将建成湖北省唯一支线国际机场,航站面积将扩展至原来的5倍,年旅客吞吐量由300万人次上升至800万人次。

交通就是区位,就是地方发展的格局。一年来,无论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进片区开发,还是建设“九大产业”,立体化大交通的先导性作用正越来越凸显。

城市路网加快向“蛛网式”升级

等级公路加密成网,干线公路提等提质,宜昌城市路网加快由“棋盘式”向“蛛网式”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出行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关键支撑。

12月31日上午,在刚刚建成的港窑路延伸段,一年一度的元旦长跑开跑。作为宜昌市建设中心城市“三环十二射”快速路网的一条中轴线,港窑路全长26.6公里,北起宜巴高速,南接翻坝高速,连通江城大道以及江南大道等主干道,建成后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意义重大。

港窑路全线贯通后,将成为穿越中心城区、串联各大组团的重要通道,缓解城东大道及中南路、港窑路、胜利三路、东山大道等交通堵点,进一步推动城市垂江延伸、北拓发展,加速宜昌“半小时经济圈”的构建形成。

备受关注的宜长快速路,是全省“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41国道改建工程中的重点路段,项目起于点军区江南二路与南站路交会处,止于长阳龙舟坪土家源广场。建成通车后,使长阳县城全面融入宜昌主城。

与此同时,点军、龙舟坪、磨市、五眼泉等街道乡镇一线串珠,将形成宜昌西部一级公路大外环,点军、长阳、宜都3个县市区之间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

宜长快速路通车的当天,三峡快速路与花溪路互通项目E匝道和西陵二路节点互通F匝道也开放试通行。城区之间由于“高改快”,联系愈加紧密。

日前,江城大道伍家岗长江大桥——仙人桥段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该道路是纵向贯通点军区、连接宜都市的城市快速道路,串联至喜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四座跨江大桥,是中心城区“四纵五横”城市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 G348当阳绕城段、宜长快速通道长阳段、G318宜都市红花套至南桥村段、秭归县童庄河渡改桥等14个项目已建成通车,“五纵七横”干线路网得到扩能提升。

大交通支撑大物流跑出“加速度”

去年1至11月,宜昌完成港口吞吐量10489万吨,比2020年同期增长48.2%,比2019年同期增长45.3%,成为我省港口吞吐量破亿吨的城市。

“十四五”开局之年,以大交通为支撑的大物流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2021年,宜昌按照“国家物流枢纽、市级物流园区、县级物流中心、乡镇综合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五级网络,着力加快物流一体化发展。

目前,全市建成市级物流园区19个,县级物流园区35个,县级物流中心11个,乡镇物流服务站81个,村级服务点1249个,市县乡村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实现100%全覆盖。

多式联运格局进一步优化。去年,宜昌创新打造多式联运特色线路16条。1至11月,多式联运吞吐量达563万吨。其中,积极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全程铁水联运集装箱量创历史新高,达到3728箱。

长江三峡枢纽“大分流、小转运”水铁公多式联运示范项目作为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依托白洋—茅坪翻坝组合港,实施商品车、集装箱“水公水”翻坝运输,实现24小时内坝上茅坪港与坝下白洋港高效运转,可节约4天时间。白洋港疏港铁路全国首创将铁路装卸线直接布置到码头实现“车船直取”,转运效率提高一半。

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宜昌牵头“宜荆荆恩”城市群培育集装箱钟摆航线,实行双线运行,每年可为生产企业直接降低物流运输成本近350万元。

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进一步建强。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以来,宜昌累计完成投资83670万元,争取到资金补贴3400万元。

为打造中国、中部、中等城市、中转物流的“四中”宜昌样板,市物流业发展中心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现代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方案,制定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五年行动方案,并明确了相关具体措施。宜昌交投公司还成功入列全国仅有的9家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标杆企业之一。

记者 揭兴伟 严晓冬 通讯员 朱洁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