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裂变的“亿”级赋能——2021年宜昌经济发展观察②

2021-12-29 07:01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李敏  审核:闵娜

“亿”,无疑是2021年宜昌曝光度最高的数词之一。

百亿级的项目投资、千亿级的产业园区、万亿级的经济总量……这一个个“亿”级,赋能宜昌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裂变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展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培育

12月21日,由市政府建设,委托兴发集团牵头,联合10家单位共建的湖北三峡实验室正式揭牌。

从此,在磷石膏利用、微电子化学品、磷基化学品、硅系化学品、化工装备等领域,宜昌向卡脖子技术和世界性技术难题“叫板”,就更加有底气。

科技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面对“新变革”带来的新机遇,宜昌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持抓行业必须抓创新,着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

宜昌牵头成立“宜荆荆恩”城市群区域创新联盟,开展中国创新创业挑战赛“宜荆荆恩”片区赛,启动“宜荆荆恩科创走廊”“环三峡大学科创生态圈”规划编制,区域创新合作实现了破题开篇。

18个园区平台类、14个科技产业类和13个技术攻关类项目加快推进。安琪酵母、兴发集团、宜昌人福共投入近20亿元,建设生物、有机硅新材料、国际药物3个技术研发中心,有了专属“智囊团”。

目前,全市超过七成规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省级及以上研发创新平台达到244家,拥有国家级的研发创新平台12家、创新试点示范企业25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40家。

4月,全国第二个、中部地区第一个电子化学品专区项目在宜昌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年产10.5万吨湿电子化学品规模,达产后将形成年产55万吨整体规模,可实现系列电子化学品替代进口,成为国内一流的电子化学品研发生产基地。

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宜昌人福药业“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钠”上市,成为获批的第二个一类新药。9月,宜昌人福药业“枢能®”获批,成为湖北省首个获批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现如今,宜昌人福药业已独家研制开发出瑞芬太尼、舒芬太尼、氢吗啡酮、纳布啡等创新药物20多个,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获批品种达24个,在湖北省首屈一指。

建平台是硬实力,招揽人才就得靠软环境。日前,宜昌制定出台“1+4”人才新政,定下了引进大学生等各类人才4万人的小目标,力求最大限度为城市留人、为企业留才、为社会留量。

12月4日,新政发布后的首次大规模赴外地引才活动在武汉大学举行,当天即达成就业意向1611人,其中硕士1186人,博士18人。

另外,宜昌还编制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制定“免申即享”政策清单,安排奖补资金撬动相关企业科研项目投入达4.5亿元。

产业裂变筑牢强市之基

有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加持,宜昌以化工、医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九大综合性产业链加速腾飞,现代产业体系雏形初显。

12月4日,总投资320亿元的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破土动工。这正是宜昌依托丰富磷矿资源和良好产业基础,推动磷化工“老树发新枝、老树变新种”结出的硕果。

该项目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整合“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循环利用”等多环节业务,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满产后能为超过40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

除宁德时代外,还有投资100亿元的山东海科新能源电解液溶剂项目,投资100亿元的广州天赐新能源材料项目,投资60亿元的年产20万吨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落户,一举使新能源产业形成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链条闭环,有力支撑了赛道转换。

11月20日,总投资145亿元的三宁化工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在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开工,标志着三宁化工自建设己内酰胺、乙二醇项目后,向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发起了再一次冲锋,也有望打造宜昌精细化工、绿色化工的又一张名片。

为更好发挥仿制药、创新药技术优势,人福医药增资宜昌打造国际总部及原料药基地,东阳光药业加码投资建设胰岛素生物药生产基地,并且华东医药、汇伦医药等一批医药上市公司纷纷抢滩宜昌、角逐风口。

如今,包括人福、安琪、东阳光等一批龙头企业在内,宜昌生物医药产业拥有规上企业113家。1至10月,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4%。

智能制造是宜昌又一优势产业。广汽传祺 “影豹”车型从6月份下线以来,单月有效订单逐月递增至5万辆。10月份,宜昌工厂产能攀升,达到了单月最大产量10027辆。

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11月30日,作为三峡集团总部搬迁湖北后交付的首个重大新基建项目,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一期首批机柜正式投产。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

安琪健康食品原料产业园是食品饮料产业的代表项目。投产后将使安琪集团相关产品产能达到18万吨,成为我国最大的健康食品原料制造商和供应商。

一年来,宜昌按照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绘就的蓝图,心无旁骛强产业、一心一意抓发展,经济命脉跳动得更有力,强市之基更加坚实。

创优环境激活市场主体

12月6日,湖北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实现了市域科创板上市企业零的突破,也拿下了省内同等市州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第一”。

为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宜昌实施市场主体总量倍增工程、上市企业倍增工程,开展企业竞争能力提升行动,成效明显。截至11月,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到了51.5万户。

在工业领域,宜昌5年来累计新增进规企业528家,累计培育国家单项冠军企业4家、国家“小巨人”企业28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7家。

全市6家企业收入过百亿元,稻花香、兴发连续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兴发、宜化、人福、安琪、东阳光、奥美等一批企业成长成为全球、全国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截至目前,全市“专精特新”类企业达到175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36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

优化存量的同时,宜昌全力招大引强,引进市场主体增量。今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9次带队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招商区域拜访目标企业,市县党政主官共计外出招商139次。

得益于地方抓发展的力度和决心,多家国企、央企、行业头部企业来宜回访考察,集中布局体量大、质量高、投资强的优势项目。这也让9个县市区都签下了超50亿元的“大单”。

宜昌还先后举行集中开工活动9次,总投资2505亿元的428个重大项目拉开建设序幕,“施工图”即将变成“实景图”。

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企业运营中,宜昌着力推动“双千”服务扩容提质,落实惠企纾困政策,以提振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信心。

今年以来,“双千”服务平台共收集各类问题1334个,已办结1284个,办结率96.3%。其中,为全市市场主体减轻负担3亿元以上,为工业企业争取各类资金5.5亿元;开展各类融资对接活动27场次,促进政银企合作项目1497个,签约金额超过7100亿元。

厚积成势、势不可挡的宜昌,正“再续精彩”。(记者 高 炜 张若韵)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