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素质人文“宜昌范式”——我市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④

2021-12-20 07:07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罗丹燕  审核:肖雨琴

蓝图绘就,未来可期。

市第七次党代会为宜昌高质量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各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深化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宜昌打造成“产业兴旺、功能强大、文化厚重、人气鼎盛”的现代化梦想之城。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好人就是一座灯塔。报告提出,要打造文化之城、志愿之城、好人之城、绿色之城,确保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点军区委文明办主任陈晨表示,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从细处着眼,打造品牌队伍、培育惠民项目、推动平台建设、完善嘉许激励措施。通过广泛发掘好人,打造好人品牌,持续传播优秀志愿者和好人楷模正能量,带动更多的身边人学好人、当好人,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志愿之城”和“好人之城”建设。

“报告里对筑堡工程、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及西陵区的建设发展都有大篇幅的阐述,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西陵区学院街道翁家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龚玮表示,将继续坚持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心中的大事,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奋力抓好社区筑堡工程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楼道革命、杂居小区“飞线”弱电线整治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打造现代化梦想之城而努力。

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既要看“颜值”,也要看“气质”。市委宣传部文改办王武新介绍,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稳中向好,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及规上文化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同类市州第一位。下一步将重点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培育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网络动漫、直播电竞等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实施城市品牌塑造与传播工程,提升屈原、昭君等优势文化品牌,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数,让文化产业成为拉动宜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产自宜昌的长江钢琴,让民族品牌走向了世界。报告中提出要创新办好特色节庆活动,持续擦亮“中国钢琴之城”名片,让柏斯音乐集团高级经理雷建军备受鼓舞。

他说,做出宜昌气魄的文艺精品,实现城市品牌塑造与传播,讲好宜昌故事,是文化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我们将持续举办各类音乐文化活动,着力培育‘钢琴文化’土壤;同时打造民族品牌长江钢琴,奋力建设世界领先的钢琴生产基地,‘文化软实力’和‘钢琴制造硬实力’两手抓,助力宜昌打造‘中国钢琴之城’。”

报告提出,深度挖掘屈原、昭君、嫘祖等特色文化,保护修复历史文化遗址,延续城市文脉。对此,兴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洪表示,将抢抓宜昌“六城五中心”建设机遇,深入推动“昭君文化+”融合发展,通过昭君文化旅游联盟强化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市场共建、利益共赢的全新旅游联盟格局。同时,将坚持把昭君文化旅游节打造成全省有影响力的节庆品牌,争创国家级节庆活动,不断放大昭君品牌效应,加快建设区域性旅游康养消费中心,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报告提出,要擦亮屈原文化地标,涵养宜昌城市精神,让宜昌成为人人向往的心灵归属地。在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刘波看来,塑造宜昌城市精神,就要从国内乃至国际的新格局中确立宜昌的精神坐标,立足宜昌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屈原文化、昭君文化融入宜昌城市血脉,与诗歌之城、钢琴之城等现代元素相结合,重塑巴楚交汇之地的历史文化来支撑这座城市的独特个性与形象。他建议,宜昌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宜昌,让市民有获得感和归宿感,让宜昌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建构上有精神自觉。

作为国家非遗项目“屈原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秭归县委党校研究员郑承志介绍,屈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宜昌具有世界性、历史性、独占性的文化品牌。他表示,将带领团队深度挖掘屈原精神,创新传播方式,以“郑承志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后来人·橘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以抖音号“橘圃开学”为传播形式,积极推动楚菜、楚宴、楚服的研究与转化,解读屈原,传承精神,延续城市文脉。(记者 陈曦 熊东华 郑健捷 何婧)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