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得让书跟着人走

2022-08-14 13:42 来源:中国农家书屋  编辑:金睿  审核:闵娜

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了黑龙江省农家书屋改革创新首批试点摸索出的经验,引起了社会关注。黑龙江省试点将书屋开进民宿,将农技知识讲堂搬到书屋,同时搭建数字平台方便在线阅读。

《人民日报》报道

也就是说,农家书屋不再是固定、单一地建在一个村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农民在哪里,书屋就建在哪里;把农家书屋的存量图书流转到景区、校园、超市等公共场所,以图书角、书吧、流动图书点、小书架等形式开展延伸服务。如此一来,长期闲置、使用率不高的农家书屋资源得到了有效的盘活。

农家书屋作为农民读者的精神加油站、文化粮仓,如何在网络时代进一步适应当下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关键还在于农家书屋要送服务、送需求上门,让农家书屋触手可及,而不是“躺”在那里,等人上门。同时,农家书屋也不仅仅要提供丰富多彩的纸质书,还应与时俱进,为农民开辟电子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空间,组织荐书、讲书活动,增加读者阅读和交流的兴趣。

笔者以为,要让书香飘满乡村,农家书屋可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正如2019年2月中宣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的《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中所指出的那样,国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着力解决农家书屋的资源闲置、机制不活、内容不合口味、数字化程度不高等具体问题。

同江市同江镇中心农家书屋,书屋读者正在进行交流

黑龙江省的“乡亲在哪儿,书屋就建到哪儿”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惠民工程一定要好事办好,好事办精,好事办活。让书跟着人走是更加灵活的办法,这就让农家书屋从固定、单一的场所变成一种更适合农民阅读需求的服务模式,也很好地解决了农家书屋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把农家书屋的点位建在民宿里,不但拉近了当地民众与游客的文化距离,也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带动了民宿经济,实现了农家书屋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农家书屋的多维度呈现,是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的具体展现,此举势必让农家书屋在增强农民文化自信、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作者系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原编审)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