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在基层   “乐”在群众

2020-12-07 10:53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徐梦琦  审核:刘小凡

近年来,黄石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湖北省2020年农家书屋工作要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探索了“一强两提升”的工作模式,即:建强主阵地,提升数字化,提升精细化。今年以来,按照“三个一批”要求强力推进全市863个农家书屋的标准化建设,全市已经打造了13家阅读示范基地、22家阅读示范品牌、290家农家书屋数字阅读示范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宣传防疫知识、参与网格管理、助力脱贫攻坚,把党的方针政策传递给农民,分类分层次提升了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持久深入地推进了全民阅读活动,着力搭建了农村思想文化的新高地。

一、抓好主阵地,让农家书屋“强”起来

农村需要阅读,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意识形态阵地、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一是做好“融合”,夯实“三大”阵地。黄石先后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冶市高新区向阳社区示范点、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大冶市保安镇文化馆示范基地、“扫黄打非”示范点黄石港区江北社区农家书屋、新华书店基层发行网点大冶民主街社区书屋、村改居的阳新县兴国镇熊家垴社区中心农家书屋等一批融合示范点,以融合促优势互补,以示范提服务效能,打造“不打烊”的乡村文化服务平台。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农家书屋将读书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运用“学习强国”平台来组织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活动,切实推动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推动“共享”,提高书屋使用效能。将阅读服务嵌入到乡村文化娱乐和生产生活空间里,形成了“特色+农家书屋”的多元模式,深化了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建立“党员学习+”“四点半学校+”“妇女之家+”“科普阵地+”“残疾人之家+”“乡镇影院+”等多元化模式,使农家书屋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西塞山区河口镇闸口村农家书屋的“志愿服务+”,拉起了一支战“疫”队,书屋管理员化身农村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巡查员、劝导员、宣传员,通过大喇叭、微信、微视频、民俗文艺等接地气的方式向农民群众发出科学防疫、全民防疫的声音。全市863个农家书屋探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阅读服务点,做到农民在哪儿,书屋服务就在哪儿,使田间地头的书香成为乡风文明的最美风景。三是优化“供养”,有效对接农民需求。建立健全了一套出版、推荐、选配、阅读有效结合的农家书屋出版物选配机制。定期召开审读会议,改进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评审工作。探索“点单式”服务模式,建立“村庄理事会选书”“书展选书”“书店荐书”等多种模式,让农民真正成为农家书屋的主角。组织新华书店、图书馆、数字产品供应商和农家书屋有效对接,从源头上推出更多“合口味”的出版物。通过建强阵地,聚集了一批农民读书协会、读书爱好者协会等群体,涌现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农家书屋。大冶市保安镇茶山村刘煌庄农家书屋的“书屋+广场+楹联”模式,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之庄”、“中国联教基地”,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教基地”。乡村阅读由“供”到“养”,精准对接农民需求,温润了乡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家书屋“看得见文化、感受到文明”。

二、抓好数字化,让农家书屋“火”起来

近年来,黄石注重探索农家书屋网络化发展、数字化阅读的有效路径,“数字化农家书屋”成为传统农家书屋的迭代升级版本,有力助推了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了服务农民的“最后一米”。一是服务更“惠民”。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把增加数字化阅读产品和服务供给作为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符合实际、多措并举,坚持技术驱动、智能管理,探索依托县级融媒体中心加载数字阅读内容,组织阅读活动,通过数字化阅读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断适应农民阅读方式的新需求。二是设施更“便民”。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搭建农家书屋智慧阅读平台,通过三级联动,争取黄石市级资金为全市6个县(市、区)的290家示范书屋赠送数字阅读终端机;指导大冶市开展数字化农家书屋全覆盖工作,该市370多个村(社区)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项目已列入预算,2021年将实现全覆盖;大冶市保安镇作为全省数字化阅读试点乡镇,28个村4个社区已全部实现了数字阅读的高效管理和使用,镇文化馆安装了三级监控平台,全镇农民只需在手机或电脑上安装“数字农家书屋”APP,即可享受数字化阅读的便利服务。目前大冶市数字农家书屋用户数已达到76000人,下载访问总量已超过116万,在全省8个试点县(市)中位列第一。三是内容更“乐民”。新冠肺炎发生以来,数字化平台及时上线防疫类书籍,推出线上培训课程,让农民群众“不出家门学农技,云平台上忙春耕”,宅在家里享受来自“云端”的文化服务。大冶市保安镇积极探索,以镇文联、文化馆为主体,以数字农家书屋为平台,发动乡村文艺团队、乡土技术能人,打造具有乡土气息的阅读产品。现在全镇农民“足不出户”,通过手机或电脑即可看书、听戏、收看农技等各类视频,让农民乐于参与、乐在其中。从“田间”迈向“云端”,农家书屋不仅是让农民获取知识的“家门口的图书馆”,更成为农民掌握先进技能、树立脱贫致富信心的“精神加油站”。

三、抓好精细化,让农家书屋“亮”起来

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建强290个农家书屋数字阅读示范点,提升农家书屋的精细化水平,让农家书屋点亮新农村。一是示范先行,提高品牌“含金量”。坚持分类指导,引导不同文化底蕴的农家书屋因地制宜开展主题活动,创特色、树品牌,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建好农民家门口的“文化粮仓”。通过努力,逐步形成了阳新县黄颡口镇花果村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殷祖镇朱铺村农家书屋+乡村阅读文化空间“村读”、大箕铺镇丁坜垴村农家书屋+石桥林农民读书会等特色示范点,其中“村读”品牌活动成为中国首个乡村“晒书节”的主晒场,200个村、600多户村民,自发带上2000多册家藏图书,一齐晒书读书,分享交流。二是美化环境,焕发书屋“新气象”。依托农家书屋示范点传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风尚,让农民“愿意进来、愿意坐下、愿意读书”。2020年全市打造8家阅读示范基地、22家阅读示范品牌、290家农家书屋数字阅读示范点、读书驿站121家、300多家农家书屋开办了“四点半学校”,开展农家书屋主题活动1000余场。这些示范点都配备了新式书架书桌,定期更新各类图书报刊,还配备了电脑、空调、饮水机等设备,做到“桌椅干净整洁,书屋明亮宽敞,设备新颖实用,服务优质贴心”,实现“里子”“面子”一起新,有力提升了农家书屋的“吸引力”。三是延伸触角,提升农民“获得感”。将农家书屋示范建设作为文化扶贫的抓手,纳入全市文化体制改革重点项目,争取黄石市级文改资金80万元,用项目化的方式强力推进示范点建设,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延伸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激发农民群众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阳新县王英镇新街村农家书屋定期举办电商讲座培训,开展线上直播卖货,今年帮助村民网上出售“仙岛湖小仙菇”等各类农产品100余万元,从等靠政府帮扶到主动学习提升,书屋变身“黄金屋”,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开卷有益,润物无声。农家书屋示范点的提档升级,帮农民富了脑袋鼓起口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强有力的精神引擎。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