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党媒“看”宜昌①丨山水人城似画卷,诗画宜昌别样美

2021-10-20 15:4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王思卓(实习)  审核:刘小凡

10月14日至16日,全国地方党媒百名总编齐聚宜昌参加第十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开展“壮美长江·诗画宜昌”百名总编看宜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百家党媒眼中的宜昌是什么模样呢?

10月19日

“第一眼就爱上你”

“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宜昌画卷”

“‘诗画宜昌’别样美”

湖北《鄂州日报》、河南《商丘日报》

湖南《益阳日报》

纷纷推出宜昌专版

立足长江经济带视野

重磅报道宜昌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新成效

并通过各媒体全媒体宣传平台

进行全网二次传播

向广大读者展现大美宜昌画卷

湖北《鄂州日报》

全文如下

↓↓↓

宜昌印象

张赤军

鄂州日报胡战军 摄

这是一个适合发展的地方

所以想起楚国及楚国的土

想起他们的征战和辉煌

其实你看眼前沧浪

他们向着大海向着东方

不问源头,倾力而聚

举帜长江,浩浩荡荡

犹如勇士集结

而父母妻儿

则是他们身后的力量

宜昌是水温柔地环着山

宜昌是山的翠色点染了水

宜昌的山坚定而决绝

就像夏明翰为主义赴死

就像屈灵均为家国投江

宜昌的水柔韧而率性

就像万里和亲的王昭君

就像我在宜昌街上碰到的女子

她对我说

“出门走得忙,忘了带情郎”

逄村必有歌,遇湾就有舞

这是巴人的守望

迎客总有笑,宾至美酒倾

这是温馨的原乡

宜昌,如十八岁的少女

一天一个模样

三峡大坝就是宜昌汉子

他对待长江只一个姿势

任你百般纤柔,我只拦腰而抱

一个刚柔兼济的身影

一个可以放飞心灵的地方

一个能够寻寻觅觅的原乡

河南《商丘日报》

全文如下

↓↓↓

山水人城和谐相融

10月14日至16日,受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之邀,记者参加了“全国百名总编看宜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

3天时间,从观看美轮美奂的第十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大型演出,到现场感受高峡平湖上的第二届中国龙舟争霸赛;从参观举世闻名的“国之重器”三峡大坝,到徜徉绿水青山之间的清江画廊;从探访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故里秭归县,到走进中国首批特色小镇夷陵县龙泉镇;从欣赏土家民俗歌舞秀《花咚咚的姐》,到流连三峡非遗in巷沉浸式演出秀,再到陶醉“中国企业500强”的“稻花香”……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壮美长江、诗画宜昌”新画卷定格在记忆中。

宜昌古称夷陵,清朝雍正年间取“宜于昌盛”之意改称“宜昌”,延续至今。宜昌人文厚重,巴楚文化发祥于此,“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是其耀眼的文化名片;宜昌资源富集,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加上境内的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等大中型水电站,“世界水电之都”的称誉当之无愧;宜昌山川秀美,是典型的山水风光城市,其中5A级景区就有4家;宜昌是建设中的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已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

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当前,宜昌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和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一江两岸、主城引领、产业兴旺、功能强大、人气鼎盛的滨江宜业宜居宜游之城,锚定“世界旅游名城、清洁能源之都、长江咽喉枢纽、精细磷化中心、三峡生态保障、文明典范城市”六大目标定位奋力前行。

湖南《益阳日报》

全文如下

↓↓↓

“诗画宜昌”别样美

杨治军

10月14日至16日,全国地方党媒百名总编齐聚湖北省宜昌市,参加第十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及开展“壮美长江·诗画宜昌”百名总编看宜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活动期间,采访团观壮美长江,逛诗画宜昌,游清江廊,悟屈原文化,尝馫香美酒,赏三峡非遗……宜昌厚重的历史底蕴、充满活力的改革发展、豪迈奔腾的水电都市面貌给地市党媒总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三峡日报王昌明 摄

宜昌,地处长江之腰、华中腹地,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了宜昌的好山、好水、好人文。这里是中国十大秀美之城,森林覆盖率65%,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83条,绿色发展指数位居湖北省第一;这里有着2400多年的灿烂历史文明,自古人文荟萃、先贤辈出,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家乡,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嫘祖的故里,端午习俗的发源地;这里风景瑰丽,自古以来便是白、白居易等文人墨客争相“打卡”的文旅胜地,拥有4个5A景区、19个4A景区,长江三峡、三峡大坝等世界级旅游资源,荣膺中国钢琴之城、诗歌之城,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这里是清洁能源之都,气势如虹的长江,赋予了宜昌庞大丰沛的水电势能,宜昌以0.2%的国土面积,装备了全国7%的水电装机容量,点亮了大半个中国的万家灯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天的采访虽然行色匆匆,但收获和感悟却是满满当当。宜昌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值得益阳学习的地方,在打造清洁能源、创建文明城市、文化赋能山水等方面的努力尤为值得借鉴……

逐梦清洁能源之都

从三峡工程所在地到世界水电之都,再到清洁能源之都,宜昌在逐梦清洁能源方面澎湃前行。

鄂州日报胡战军 摄

宜昌有468座水电站,以全国0.2%的土地装备了全国7%的水电装机容量,点亮了大半个中国的万家灯火。三峡大坝、葛洲坝、隔河岩一度分别是世界最大、中国最大和湖北最大的水电站。水电是宜昌清洁能源的基本盘,2020年,该市水电发电量1404亿千瓦时。对于现有动能,宜昌仍不满足,正谋划“再建一个三峡大坝”,目前已初步确定一批装机规模超过30万千瓦的站点资源,总装机201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的资源量相当于再建一个三峡工程(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资源量相当于再建一个三峡工程。这是宜昌这片土地赋予的,是不可替代的天生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王浩说。

如果说水电优势是宜昌的天然禀赋,那么宜昌光生伏特、招风化能的本领为该市经济发展再注绿色动力。云长、翼德、孔明、子龙,是宜昌当阳4座光伏电站的名字。装机容量均为20兆瓦的4座电站组成了宜昌最大的光伏电站——当阳庙前镇华直光伏电站。从2017年12月首批机组发电以来,到2021年9月20日,华直光伏电站总发电量31500万度。与当阳庙前相隔250公里的五峰牛庄,60台“大风车”屹立在平均海拔2000米的群山上,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绘成一幅美丽画卷。继五峰北风垭、五峰南岭风电项目之后,中节能风电在五峰建设了湖北最大的风电场群。截至2020年,宜昌累计建成光伏电站422个,总装机32.42万千瓦,风电场9个,总装机70万千瓦。呼啸而过的风,穿云而来的光,都转化为强劲的电能。

“十四五”宜昌“底气”更足,据勘探,宜昌区域页岩气资源储量超过了5000亿立方米,下一步,宜昌将争取自然资源部尽快推进区块划定和资源出让,提前规划为页岩气商业开发创造条件……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宜昌已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勇攀文明典范高峰

宜昌的魅力,在于发展,更在于文明。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的宜昌,继勇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之后,正信心满怀地向着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目标进发。典范城市是文明城市的升级版。今年,中央文明办启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选择“典范”,意味着与全国104个同等城市竞争。

屈原,不仅是世界文化名人,更是宜昌最亮丽的城市名片。宜昌市委提出,把传承发展屈原文化作为全市城市文化的战略品牌来打造,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而在宜昌城区,正全方面、多角度地凸显屈原文化的印迹与特质。以屈原文化为展示主题的社区文化,不仅提升了街道颜值,还向市民、游客彰显和传承屈原文化,起到了纪念先贤、教育后人、展示城市形象、丰富文旅城市品牌的作用。

郴州日报张一多 摄

好人是最温暖的赞美诗。近年来,宜昌文明之花不断盛开,每天身边好人不断涌现,频繁刷屏感动全网,几乎已成常态。从“拥军慈母”罗长姐,到“扶贫县官”罗官章;从“英子姐姐”刘发英到“南归头雁”曾凡柏;从“坚强农妇”易从梅到“文化纤夫”谭斌……好人辈出,群星闪烁,形成名扬全国的“宜昌范本”。罗长姐、肖曙光、李玉洁的感人故事,更被拍摄成电影搬上大屏幕,响彻全国大江南北。宜昌好人群体的涌现也离不开崇德向善的现代社会氛围的持续营造。宜昌坚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全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和“荆楚楷模”,人数位居全省市州前列。截至目前,宜昌已累计有103人(组)入选“中国好人”。

此外,宜昌的志愿服务组织“三峡蚁工”,闻名大江南北。“三峡蚁工”是宜昌的志愿服务组织之一。宜昌是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城,有志愿服务实践基地150多个。统计显示:宜昌目前有实名注册志愿者76.8万人,各级志愿服务组织3000余个,平均每5人就有一名志愿者。卫生清洁、引导交通、上门义诊、文艺汇演、政策宣讲……一顶顶流动的小红帽和一个个善意之举,成为街头巷尾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文化赋能绿水千山

郴州日报张一多 摄

有故事可说,有美景可看,有节日可赏——伴随文旅融合碰撞的火花,打造世界旅游文化名城的梦想,已悄然照进宜昌的发展现实。“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旅游名城。”世界级旅游资源与灵性山水有了文化与科技的创新表达,愈发会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648.8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68亿元。

在清江画廊景区演艺大厅内,清江流域首部室内原生态土家民俗情景歌舞秀《花咚咚的姐》正在上演。高亢的原生态山歌、婉转的长阳南曲让人如痴如醉,骂媒、哭嫁等独特的土家婚俗一一呈现,让观众大呼过瘾。从“卖山水”到“卖文化”,处处浸润着浓厚的土家文化元素,“升级版”清江画廊景区令人耳目一新。在宜昌,致力于传播民俗文化的景区达20余家。屈原故里、三峡人家、清江画廊等景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展示基地,三游洞、车溪等景区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再现历史记忆,让游客徜祥山水之间,就能切身体验和领略宜昌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精髓。

十堰日报王靖 摄

“再美的山水,看多了也会有疲倦的时候。”文化的深度代入才能为旅游注入持久的新鲜感,古老而又现代的干年巴风楚韵和峡江故事越来越能吸引世界目光。

山水之美,文化铸魂,一直是宜昌旅游的特色。宜昌是中国钢琴之城、诗歌之城,拥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5A级景区4家、在全国地级市中仅次于苏州。这几年通过灵活多样的载体和创意,把一个个传统文化符号和非遗项目变成可触摸、可体验的旅游消费场景,也搭建起了传统文化和游客心灵之间的连结。

以节为媒,无中生有、有中生优,将旅游潜力化作揽客魅力,是宜昌多年来的追求与坚持。自2000年宜昌首创第一届中国湖北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以来,此后21年间,宜昌和重庆两地通过轮值主席方式轮流办节,将这一盛会打造成了三峡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如今,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跟进”的办节思路引领下,旅游节从单纯的经贸活动变成百姓共同参与,传统项目变为高层次、高品位主题的活动。中国诗歌节、长江钢琴音乐节、宜昌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高规格文化盛会同台共秀,让强大的文化矩阵释放出城市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在这些龙头品牌引领下,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在宜昌精彩上演。

来源 | 鄂州日报、商丘日报、益阳日报

图片|吴延陵、王昌明、郭文剑、胡战军、张一多、王靖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