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4月1日,按照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长阳一中高二年级师生730余人奔赴上海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国之重器,科创申城”主题研学之旅。
第一站 中国航海博物馆。3月28日上午,学生参观了中国航海博物馆——这是一部看得见、摸得到、可以互动其间的“中国航海史”。纯金打造的船模,完美复制的明代福船,代表我国航海领域最高科技的“辽宁舰”阻拦索……通过讲解员生动细致的介绍以及各种寓教于乐的游戏体验,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前人探索未知的勇气,郑和宝船扬帆万里的辉煌,自行设计建造“黄鹄号”的艰难和始终秉持和平道义的优良传统。借助桨帆风浪的力量,我们对海洋的探索由浅入深、由近海而深蓝;近两个小时的参观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航海历史和现状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此行受益匪浅。
第二站 上海电影博物馆。3月28日下午,位于繁华市中心徐家汇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向我们敞开欢迎的大门。光与影的变换,仿佛联系着过去与现在,让人流连于电影构建的奇幻世界。学生们或是在“灯光地毯”上过一回明星瘾,千万虚拟粉丝和摄影师的闪光灯试图捕捉刚刚经过的“明星们”;或是在“星耀苍穹”下驻足观看,感受几代电影工作者的专业才华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亦或是行走在仿如现实的上海南京路摄影场景中,徜徉于刻在童年记忆里的动画长廊里,做着各种或正经或搞怪的造型,好好过了把“电影人”的瘾。百年中国电影,记录了中国百年的历史。当我们走出上海电影博物馆的时候,看到的是街上漫步的行人和春日明媚的阳光,一切都是那么寻常,又如此珍贵而不平凡。
第三站 智慧大道与趣桥世界。3月29日上午8:00,同学们跟着导师向着智慧大道与趣桥世界行进。新柳绿可爱,微风更摇之。春日的营地绿树掩荫,水木清华,各色花朵次第开放,行走其间,仿佛置身画中。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烟柳画桥……诗文中的词句跃然眼前,清新美景足以疗慰远行的疲惫。
长700米、宽25米的智慧大道,是一条集艺术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景观道路。大道两侧屹立着160多位对人类文明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思想家的塑像。走入大道,犹如走进了知识的“时间隧道”,翻开了一部人类历代先贤们撰写的人类知识史。同学们一一驻足观看,在自己崇拜敬仰的先贤塑像前拍照留念。
趣桥世界里有五环桥、踩筒桥、晃板桥、波浪桥、高架桥、秋千桥等19座造型不同、功能各异的运动桥等待着勇敢者的挑战。同学们排好队伍,还没等教官讲完注意事项,大家已经议论纷纷了,迫不及待想“上桥”显技能。终于,一句“现在开始活动”,大家冲锋打仗似的拥上自己希望挑战的“趣桥”。有的同学天生就是运动达人,他们大显身手,轻松完成穿越;也有个别同学或胆子略小、或体力不支,不敢在桥上迈步前进,但最终在同学们的鼓励和欢呼声中,经过不断尝试挑战成功。活动中虽然有同学不慎入水,但依旧开心面对,重新尝试。趣桥挑战综合考验了体力、耐力、胆识和平衡力,这项活动让大家明白,只要敢于挑战,自己的能力会超乎想象。
第四站 公共安全实训馆。3月29日下午,同学们在公共安全实训馆内接受了多种形式的公共安全教育:消防安全、地震灾害、电梯危机应对、一对一紧急救护知识等等,实训老师讲解生动形象,在场学生学习积极专注,真正做到了真学、真练、真懂、真会,并切身体会了逃生过程中需要的沉着和冷静。这次标准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不仅增强了我们同学的安全意识,更是在技能上提高了大家自防自救能力。
第五站 国防园。3月30日上午,细雨蒙蒙,春寒料峭,同学们满怀热情地前往国防园。远远看见按照1:1比例仿造的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同学们已经兴奋起来。进入潜艇,同学们的目光被各种精密的仪器所吸引,在狭窄的通道中感受着潜水兵工作的不易。在军舰内,同学们跟随教官了解了我国枪族的发展史,参观了弩、枪、炮、导弹等种类繁多的武器,持枪亲身感受打靶的刺激,这项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国防知识,满足了不少武器迷们的愿望。
第六站 上海外滩。3月30日下午,同学们离开营地,奔赴向往的外滩。大家一路兴奋不已,哪怕天空下起了小雨,也未能阻止同学们高涨的热情,大家或驻足黄浦江边,与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大厦合影,或远眺对岸充满历史底蕴的高大建筑,或是散步于绿树花坛之间,感受都市园林的别有风味,享受大都市的清新空气和明媚阳光。
第七站 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是一幢砖木结构的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穿过林立的高楼和喧嚣的街道,走进这座安宁的小楼,仿佛回到了那孕育理想、艰难探索的峥嵘岁月,听到了革命先驱在不为人知的寂静中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呐喊。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地参加了中共一大的会议,感受到了当时的庄严气氛和紧迫感。展览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记录》原件、《中国工人报》第一期的样本、中共一大代表照片等。通过这次参观,同学们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和革命精神,还了解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让大家对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作始也简,将毕也巨”,言犹在耳,内心激荡。
第八站 上海科技馆。3月31日上午,恰逢上海科技馆即将闭馆进行系统化更新的前一天,同学们来到这个深受欢迎的上海科学地标性场馆。刚下车,就看见一个巨大的玻璃圆球建筑物,神秘宏伟,引人遐想。走进科技馆,参观视听乐园、地壳探索、智慧之光、机器人乐园、信息时代、生物万象等不同主题的展览,真是引人入胜。同学们兴奋地在“飞天水”旁大叫,在“魔屋”里打滚,跟机器人握手、下棋,看“克隆羊多利”……当天,科技馆的纪念品销售处也火爆异常,专属刻字纪念章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盖有科技馆吉祥物印章的明信片和纸质版参观指南也被同学们精心收藏。
第九站 上海交通大学和钱学森图书馆。3月31日下午,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带着浓郁古典风格的校门惊起同学们的“哇”声一片——三开暗红色大门,朱红墙体,碧色琉璃,精心设计的园林,共同组合成为喧嚣街道旁一抹独特的风景。老图书馆、体育馆、新上院、工程馆……风格鲜明独特的洋房,含蓄地体现着上海交大中学与西学并重、科技与人文并举、现代与传统并蓄的办学理念,也暗暗催生着同学们努力考入名校的想法。
之后,同学们前往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方方正正的建筑恍若砂砾岩,赭红色墙体上印着钱老不甚清晰的侧颜,他微笑着注视来往不绝的行人,让整个图书馆在周围金碧辉煌的大厦拥簇中独树一帜。进入馆内便被那一尊巨大的人像雕塑和东风二号导弹所吸引,同学们纷纷前去合影留念。馆内收藏着大量手稿、照片等珍贵文献,全面展现了钱学森的家庭教育、求学生涯、科学成就、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聆听着伟人的故事,感受着伟人的情怀,钱老一生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从未懈怠,大家都为钱老拳拳之心所感动。
第十站 拓展馆。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当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4月1日上午在营地拓展馆进行的“水到渠成”和“步调一致’这两项拓展游戏旨在于此。
“水到渠成”游戏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体会到团队内各角色的合理分工,培养主动沟通的意识,以及灵活调整目标和路线方法的能力。
“步调一致”游戏考验的是团队精神,各队齐出,口号统一,步调协调一致。比赛中每个同学心连心,肩并肩,齐心协力到达终点。这就是“团队”的最好诠释。
闭营返校。4月1日上午,研学团队师生最后一次集结于东方绿舟的未来广场,举行闭营仪式。仪式上,营地导师给优秀学员代表颁发了实践证书,209班学生向景怡代表全体同学总结了研学收获,表达了对上海多重“魔力”的赞叹。覃童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回顾了本次研学实践活动中的点滴收获,号召同学们“知之行之,无负今日”。
东方绿舟校外活动中心主任杨昕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和中肯建议,希望同学们返校后进一步巩固本次研学实践成果,提升个人能力素养。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闻礼华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营地全体工作人员以及研学导师表达了衷心感谢。
最后,在全体肃立注目下,降校旗,研学活动正式结束。临行时,营地导师依依不舍地与同学们告别,同学们有序上车,挥手惜别。
教育,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此次研学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参与,叠加了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体验,不仅使学生增加了阅历,获得了多种人生体验,更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讯员饶娅萍、姚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