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值”齐美,彰显宜昌魅力

2021-04-24 06:4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李敏  审核:王林

2020年,宜昌全面小康指数位居全国城市百强第55位。

全面小康指数是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城市治理五个领域对城市进行系统监测,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

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将其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宜昌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绘出“两值”齐美的画卷。

绿水青山升颜值

4月的宜昌,满目皆绿,繁花似锦。

一大早,至喜长江大桥西坝桥头的小公园里,家住西坝的梅阿姨与姐妹们跳起广场舞。“以前,这片是闲置空地,黄土裸露、流浪狗乱窜、蚊虫鼠蚁也多,现在变成了公园,我们又多了一处休闲地。”梅阿姨说。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随着城市人居环境日益优美,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家门口的街头绿地、口袋公园里享受着惬意生活。

宜昌提出建设“国际范、山水韵、三峡情”的滨江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建设方案应运而生,启动“串园连山”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一批公园城市示范项目也快速启动建设。

城市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百年古树,泥墙石屋,竹海绵延。在远安县茅坪场镇九龙村翟家岭,游客们三五成群在石屋前合影,拍下“乡愁”。

400多年前,翟氏祖辈立下族规:严禁伐木,违者将接受全族公审,杖击鞭打。每家添了新丁,都要种一棵树。近年来,九龙村引进市场主体,对15栋石屋维修加固,并按照古朴、自然、生态的原则,建特色民宿、星空露营地,引来众多游客“打卡”。

如今,全市近一半县、区被纳入国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已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1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3个、乡村旅游模范村4个。

改革创新增价值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靠营商环境优化、市场主体聚集、产业生态良好、科技创新驱动。

“六多合一”改革经验全省推广,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宜昌综保区封关运营;成功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宜昌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奋力创造城市发展新传奇。

向改革要活力——

宜昌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医疗器械“承诺即投产”、发出全省首张承诺制“一照通”营业执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挂牌4年,宜昌自贸片区已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37项,其中8项在全国、34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贵、慢”,我市在全国首创网上金融服务大厅。截至4月22日,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累计授信3.9万人(户)次、172.34亿元,放款149.35亿元。

政务服务有力度、速度、温度。2020年全市营商环境总体满意度98.78%,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第一。

向开放要空间——

3月22日,宜昌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营。宜昌对外开放平台再添新势能。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宜昌扩大开放的步伐坚定而从容。宜昌自贸片区、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等8大开放平台建成,宜昌“朋友圈”越来越大。

向创新要动力——

精心培育,让创新主体“多而又多”。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36%,高新技术企业达640家。

精准发力,让创新平台“强中更强”。全市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孵化器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68家。

宜昌奋力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两值齐美惠民生

“脱贫了”“涨工资了”“小区变样了”……

极不平凡的2020年,宜昌集中力量支持医疗、社保、教育等重点领域,其中,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达80%。用政策制定的精度、真抓实干的力度,释放出为人民谋幸福的温度。

兜底更给力。及时启动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惠及困难群众115万人次。

居住更舒适。小区装上电梯了,家门口的菜市场变得高大上。409个老旧小区改出“逆生长”,造出幸福感。

看病更方便。推行远程医疗、预约诊疗,扩大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范围。

出行更畅通。城区快速路里程达到80公里,“美丽宜道”突破2000公里。“大动脉”畅达,“微循环”疏通,人畅其行、车畅其道的立体交通体系,让市民的出行前所未有的便利与畅快 。

游玩更舒心。可以去宜昌奥体中心运动健身、观看比赛,还可以去市博物馆、市规划展览馆追忆宜昌历史,探寻宜昌未来。

冠戴“2020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四连冠”的宜昌,正以“扛起四个责任、带动打造四翼”的担当和自觉开局“十四五”。(记者 赵璟一)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