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宜昌硬核举措→

2024-01-31 21:38 来源:宜昌发布  编辑:韩露  审核:黄悦

1月31日,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改革‘小切口’优化营商‘大环境’”(第一场)在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三峡广电二号楼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召开,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袁庆华 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蒋小丹 宜都市副市长

周 斌 当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向兴华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陈晓阳 夷陵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主持人

杜玉婷 宜昌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和对外宣传科科长

优化营商环境硬核举措

宜昌这样干!

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强产业、优功能、壮筋骨”的“铺路石”,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开山斧”,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2023年,宜昌市连续第三年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建设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共有104项改革事项145个先行试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不管是改革事项还是先行试点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

➤大胆试自主改,改革创新有成果

2023年,宜昌各地各部门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推动各项改革先行先试,精心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

在工程建设领域“降低施工图审查费用”,在招投标领域施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在市场监管领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跨部门协作”,在信用建设领域建立“涉民营企业案件自动履行后信用修复激励机制”,在医保报销领域开展“引入第三方资金,使医保报销24小时到账”试点,这一大批改革探索成果,切实解决了项目审批、工程招标、公平竞争、信用修复、居民医保报销等方面一些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在县市区层面,夷陵区、枝江市、当阳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秭归县、兴山县均有超过10个创新事项在全省领先,先行区创建数量在全省县市区中处于第一梯队。

➤用真心出实招,服务企业有温度

全市上下秉持“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理念,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市委、市政府出台《市级领导领衔“四上”企业招引培育工作方案》,市领导带头为企业开展针对性服务,积极协调解决用地、用工、用能、融资、生产、流通等关键环节的困难。全市常态化召开政企恳谈会,市委书记、市长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进行恳谈交流。参会代表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提出诉求建议,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作现场回应。2023年共召开6场政企恳谈会,涉及民营企业、文化旅游、提振消费、房地产行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121个企业诉求得到妥善办理。企业的困难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政企交流渠道更加畅通,政商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降成本提效率,市场主体有实惠

2023年,全市各地各部门在全面落实中央、省稳增长一揽子政策的基础上,及时出台降成本、促消费等系列措施。首先是优化政务服务。建立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平台,市级“免申即享”兑现资金占比达48%。“惠企政策集中办理窗口服务规范”纳入2023年湖北省地方标准。其次是加强金融支持。

整合县市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新增融资担保超过91亿元,综合担保费率降至0.31%,为企业减免担保费超过9200万元。设立市级应急转贷资金,提供临时周转56.7亿元。新增金融机构贷款突破700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第三是优化要素供给。为全市3.22万家企业缓交免交社保费用6.11亿元。新批建设用地3.07万亩,供地总量全省第二。加强物流通道建设,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明显正向反馈,2023年全市净增经营主体10.6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555家,创历史新高。全市投资增速连续三年领跑全省,近三年招商项目综合开工率77.4%,百亿级项目开工25个,招商落户项目中追投跟投占比达24.2%。广大企业家对宜昌市委、市政府“重诚信守承诺、用心用情待企业”的好口碑充分认可,用实际行动对宜昌市营商环境投出了“信任票”。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一步,宜昌将以“永不止步、止于至善”的追求,持续建设营商环境“高地”,精心打造综合成本“洼地”,努力更多推出更多惠企利民的改革事项,让营商环境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

宜都市

近年来,宜都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以破点之功,带全局之效,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3年12个改革事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名单,其中,二手房“带押过户”不动产登记改革、创新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建设2项改革入选国家试点。

图/宜昌融媒体中心

➤重塑登记流程,二手房“带押过户”从繁入简

在传统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如果房屋贷款尚未结清,需要卖方提前筹措资金还清贷款,解除原有抵押,才能办理过户手续。为有效破解这个难点,解决交易登记过程中办理时间长、潜在风险大、资金成本高等问题,宜都市实施了二手房“带押过户”不动产登记改革,“带押过户”模式下,对存在抵押的不动产,卖方可在未还清房贷的情况下,直接完成过户登记,买方可带抵押过户,直接获取银行贷款。

改革实施中,实现了“一个流程、一套材料”,将交易登记涉及的抵押注销、转移、新抵押权登记三个事项整合为一个事项一个流程,制定统一规范的申请表单及申请材料,“一表申请、一次办结、线上一步缴税”。实施“两种模式,两种方式”,充分考虑购房人实际需求,尊重买卖双方选择抵押银行的意愿,申请人可以通过线下政务大厅或房产经纪不动产延伸窗口直接办理,也可以通过湖北政务网或金融机构延伸窗口线上申请办理,金融机构中同行和跨行均可办理。

二手房“带押过户”不动产登记改革实施以来,已累计办理业务12笔,为群众节省周转资金近500万元。

➤创新“一站八点”,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多元参与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劳动者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为有效防范化解劳动关系矛盾风险,宜都市创新“一站八点三融合”模式,着力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的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

改革实施中,建强“一站”,即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实行“一窗受理、联合办公”,灵活运用调解、监察、仲裁、法律援助等手段快速化解劳动争议。做实“八点”,因地制宜,在产业集中、人员集中的沿江乡镇,直属管辖、功能齐全的零工驿站等场所,建成返乡创业示范园服务点、市联调委服务点、市总工会服务点、零工驿站总站服务点、部分乡镇综治中心服务点等8个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点,建立“站点吹哨,调解员报到”工作机制,辐射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务工人员和企业。融合“三项功能”,推动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与爱心驿站、零工驿站、乡镇综治中心融合建设,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矛盾调处等一站化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从根本上破解企业和群众四处“求助”的劳动维权困局。

“一站八点”建成以来,已先后为6000多名劳动者及1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了培训指导、争议化解、法律援助等服务,重大集体农民工工资争议调解成功率达100%,劳动争议调解率达94.2%。

接下来,宜都市将以此次新闻发布会为契机,立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始终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当好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主力军,加快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宜都注入澎湃动能,提供强力支撑。

当阳市

2023年,当阳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宜昌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首创性、聚焦小切口,探索改革创新举措,14个改革事项被纳入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试点。

周星亮 摄

➤打造“零工驿站”集群新格局,促进就业创业

2023年,当阳市针对灵活就业人员“临时、零散、灵活”的特点,着力打造“1+22+10+X”零工驿站集群模式,以香榭里片区为龙头,在全市22个社区,10个镇(街道)建设高标准“零工驿站”35个。采取“线上+线下”双渠道运行方式,加速零工市场供需对接。线上依托“当阳就业家企通”,全面采集零工就业现状、就业意愿、技能水平等信息,不断完善零工信息库,为灵活就业人员及雇主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的线上服务。线下依托香榭里零工驿站搜集、汇总全市各渠道报送的零工信息,筛选整理后推送到各线下平台,多渠道发布零工求职招聘信息。“零工驿站”已累计吸引1368家企业入驻,收集零工求职信息4017条,累计发布零工需求信息9000余条。开展线上线下零工招聘活动122场,帮助1901人次实现劳务用工。

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就业需求,将政策咨询、信息推荐、创业指导、技能培训、劳保维权等纳入服务范畴,建设政策咨询、投诉举报、纠纷调解3个功能区域,形成“仲裁维权+监察执法+就业帮扶+社保服务”四方联动新机制,实现劳动维权一站式全流程服务。累计提供政策咨询6745人次,点对点帮扶困难零工93人次,登记培训5272人次。

➤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更加便民利民

为解决快递进村物流配送成本高、时效慢、末端经营压力大等问题,当阳市建立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引导5家民营快递企业合伙成立湖北海纳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新建3台自动化分拣设备,建成1.2万平方米的当阳市农村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实现“统一分拣、共同配送”。相比过去,每票包裹成本降低了0.15元。公司现在日均派件6万单,月综合成本可降低27万元。

为实现村级站点可持续发展,当阳市通过整合寄递物流体系、商贸流通体系和供销体系,让农资等商品直达村内,没有区域代理等“中间商”赚差价,村民得实惠,村集体实现增收。在苏河村,村集体在供销社占股57%,一年预计可增收12万余元。

2023年快递服务企业发件量5762万件,比去年同期多出近2206万件,同比增长62%,业务量及增速在宜昌均排第1。

➤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新模式,激发创新活力

2023年,当阳市依托“湖北数字农经”平台,构建农村产权流转“互联网+”交易新模式,旨在用数据维护农民财产权益,用数据激活资源、要素和市场。过去农村产权交易零散、价低、无序,现在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确定底价,公开交易招引市场主体,土地流转价格从50-100元/亩提高到300-600元/亩,保障了农民利益,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通过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充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信息发布、价格指导、交易中介等服务功能,逐步提高农村产权进场交易比率。2023年实现农村产权交易553宗,交易金额3368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09万元,较上年增长94%。

新的一年,当阳市将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快建设宜荆荆都市圈绿心城市。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2023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全力做好服务增效的“加法”、降本减负的“减法”,助力经营主体打通“任督二脉”,积极对标全国一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举措,13项改革事项成功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

卢舒 摄

➤创新建设医保服务不出村“便民医站”,着力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整合医疗资源,依托全县村卫生室建成97个“便民医站”,形成“1+3+N”(“1”指县医保经办机构;“3”指村委会、村卫生室、村邮政快递综合便民点;“N”指所有医保代办帮办人员)村级医保服务网,将29项高频医保事项办理“窗口”下沉至群众家门口。全年已直接办理或帮办、代办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认定、医保电子凭证注册、异地就医备案等各类医保业务共2万余件,通过“1+5”包保责任体系宣传政策、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其中上门服务办理依申请救助122人次,支付医保基金100余万元。

➤完善劳动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数字赋能精准就业服务。通过自主开发填报小程序,完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设,实现劳动力信息录入和管理、数据统计分析、重点群体就业情况预警、用户行为记录、系统管理员权限管理等核心功能。同时,扩大劳动力信息网络布局,在8个乡镇分别部署信息终端,形成从县城到乡镇的劳动力信息网络布局。全年入库城乡劳动力信息有效数据11万条,通过精准服务,帮助9998名脱贫人员落实一次性交通补贴405.52万元,引导1048名有培训需求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为18家企业发放社保补贴52.13万元,为12家企业发放吸纳就业补贴12.6万元。

➤推出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立案收费改革,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经营主体纾困减负。民事案件除必须立普通程序的案件外,一律立简易程序,减半预收受理费,小额诉讼案件立案时不预收受理费,庭前撤诉不收费,判决、调解按件收取10元。对立案后自行和解申请撤诉的,免收案件受理费。对中小投资企业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依规作出减缓决定。推行“小额诉讼+”改革,优化诉讼服务,发挥诉讼费杠杆作用,一站式、全方位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年审结涉经营主体纠纷287件,结案标的6816万元,累计为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节约诉讼成本近百万元。

➤“六停五不”规范执法便民利企,彰显执法温度,助力城市烟火气。发挥“一警三专N员”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作用,在城区4个网格,实行“1+1+3+N”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成立由公安、城管部门共同组成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合理规划城区停车路段,推出“六停”(规范停、限时停、单边停、指定位置停、临时停、禁止停)和“五不”(不拖、不扣、不拍、不录、不罚)便民利企措施,推动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短信提醒近8万条,交通违法处罚数同比减少1500余起,同比下降30%。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将持续对标全国全省一流,聚焦企业群众所期所盼,主动谋划推进一批独具山区特色的改革举措,奋力打造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加快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县,为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贡献五峰力量。

夷陵区

2023年,夷陵区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小切口”创新,先行快干、真抓实干,15项改革创建成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

张国荣 摄

➤机制上松绑,实现费用和时限双减

坚持关注市场主体需求,在“降成本”上精准发力。一是推行政府买单。制定图纸审查结算管理制度,将制造业项目施工图审查纳入政府购买范围,实行帮办代办,累计为企业签订施工图审查合同21份,降低成本164万元,审图耗时压缩至最短7个工作日。二是推行集成服务。采用“全过程咨询+EPC建设”模式,将项目建设投资咨询、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流程由“串联”转“并联”,节省项目前期的时间及资金成本30%以上。三是推行告知承诺。在项目水土保持、不动产登记、办税服务等领域,广泛实行承诺制。园区内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从“单体评价”变“整体评价”,入园企业承诺即办,单次成本最高减少20万元;对小微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承诺即可免征登记费,累计减免超70万元;家庭信息证明、房产证明等12项税务证明认可书面承诺,降低办税成本30%以上。

➤服务上升级,实现流程和监管双优

坚持关注市场主体感受,在“优服务”上精准发力。一是以数字化提升服务准度。在政府分散采购、涉路施工许可等领域推行全流程电子化,实现企业“零跑腿”、办事“不见面”、流程“无差错”,线上累计完成政府分散采购325笔,节约采购成本80万元,涉路施工许可办理时限压减至1个工作日。二是以模块化提升服务速度。聚合高频事项,做好整合文章,将24个部门33个服务事项整合为10项特色主题模块,实现一窗受理、一事联办。围绕要素保障,创新打造“水电气网”共享营业厅,推动“水电气网”办理与社区网格共建,让群众“家门口”办好事,最大程度融合业务、前置服务。三是以法治化提升服务温度。不断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健全完善线索收集、案件督办、结果运用“三项机制”,规范行政执法流程。统筹整合多平台问题反馈渠道,对市场主体反映的高频诉求,设置法治服务“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移送、快速分流”,以法治厚度涵养营商温度。

➤政策上增力,实现企业和产业双兴

坚持关注市场主体痛点,在“增活力”上精准发力。一是搭建银企桥梁。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动银企信息高效对接,疏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通过批量精准获客、批量签约授信等方式,累计为小微企业减免担保费300余万元,融资担保综合费率降低至0.38%,不断激活企业贷款投资热情。二是强化柔性激励。通过立案引导、诉中释法、判后告知等方式,推动涉企案件处置在前端,化解在源头。建立失信主体信息共享机制,针对性地开展修复提醒,搭建运用“信用修复激励公示平台”,简化信用修复流程,柔性引导企业守信践诺。三是做实梯次培育。制定实施“个转企”“企进规”梯次培育奖励政策,建立“领导包保+双月回访+闭环纾困”跟踪服务机制,通过一次性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真心实意、真金白银助力民营经济发展。2023年,夷陵区新增经营主体22000余户,总量突破10万户。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

看看现场解答

国际商报记者提问

五峰创建的13项改革事项中有一项为“探索创新信用场景应用”,请问五峰是如何推动此项工作的?下一步有何打算?

答:为推动改革事项“探索创新信用场景应用”在五峰落地见效,五峰以茶产业为突破口,创新探索“信易茶”系列场景应用,采取信用联评、奖惩联动的差异化监管措施,将信用植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净化全县茶叶市场环境。该事项获评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及2023年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

一是统筹协同、凝聚合力。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县乡村三级监管信息员,实现监管网络全覆盖,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部门监管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二是数字赋能、推广应用。充分运用湖北企业法人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结合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办法,形成99家茶企专业信用信息库,为场景应用提供科学有效数据支撑。

三是理念创新、便民惠企。围绕融资信贷、政务服务等10个方面开展“信易+”场景应用。将信用转化为资产,为茶产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09亿元,持续释放守信激励惠企便民红利。

下一步,五峰将继续拓宽信用场景应用。延伸服务链条,结合茶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实现更多“信易茶”场景应用。拓宽产业链条,将信用场景应用推广至中医药大健康等重点产业,以信赋能、降本增效。拓展宣传深度,深入推进诚信文化宣传,推进信用服务、信用监管、信用应用,提升社会诚信意识,打造诚信政府。

宜昌发布记者提问

请问宜都市在全面加强推进容缺事项承诺办、政策服务免申办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及成效?

答:宜都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着力为市场松绑、为企业减负、为群众解忧。

一是综合受理“一窗办”。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排长队、跑多窗、交多次材料”的问题,将人社、不动产登记、医保、综合事务等37个窗口整合为22个综合窗口,设置“首席服务员”,全科无差别受理1641个政务服务事项,同时,持续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一窗通办”,着力打造“受理无差别、审批无障碍、服务全覆盖”的政务服务体系。

二是集成打包“一次办”。梳理企业从准入到退出市场等6个阶段的90个事项、公民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等10个阶段的143个事项,形成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和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流程图,构建了“一张清单、一表申请、一网推送、一窗通办”集成服务模式,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跑动次数分别减少87%和75%。

三是承诺容缺“减证办”。打出“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组合拳,梳理告知承诺制事项282项、容缺受理事项105项,企业和群众申请办件并作出承诺后,审批部门依据申请人信用情况作出审批决定,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对承诺内容及相关活动进行监管,做到既能“容缺材料”,又能“承诺即办”。

四是政务下沉“就近办”。梳理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领域398项政务服务事项到镇村办理,全部乡镇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厅,群众可自助办理身份证、申领税务发票、社保查询缴费等172个服务事项。同时,组建“乐宜帮帮团”“红色代跑团”等帮办代办队伍,帮助办理养老资格认证和注册登记等事项。

宜都市将进一步加强整体设计,推动模式创新,注重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百强县市。

湖北日报记者提问

夷陵区在服务项目中探索实施了“项目全过程集成服务”改革,能否详细作介绍?

答:为落实省委“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夷陵区主动探索实施了项目全过程集成服务改革。所谓“项目全过程集成服务”,就是将项目从前期设计到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纳入全过程工程咨询,以咨询方作为项目总牵头方,统筹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等单位,最大程度整合流程、打通梗阻、压减成本。比如,夷陵区总投资1260万元的锦湖公园生态停车场,在试点运用全过程集成服务后,节省各环节时间84天,节约总服务费用95.5万元,改革成效明显。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是集成服务降成本。通过实施全过程咨询,项目建设流程由“串联”转“并联”,综合节省约35%项目前期工作时间。从管理层面看,项目从可研、初设到招投标,各项指标实现高度统一,业主沟通成本和部门监管难度明显降低,在保障工程质量前提下,有效提高了项目工作效率和建设速度。

二是系统推进降成本。通过整合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实现项目全过程一次招标,既缩减招投标时间,又有利于业主统一谈判,节省投标费、咨询服务费等资金成本。同时,通过对设计、监理、施工等集中采购,有效加强业务对项目总体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实际工作中能够综合节省约20%项目前期工作费用。

三是专业赋能降成本。全过程集成服务的实施推广,引导了更多专业咨询机构为项目业主提供“一站式”服务,破解了部分投资人对工程建设领域手续不了解、环节不熟悉、流程不清楚的难题,有效减少业主在中间环节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在此过程中,也倒逼了工程咨询机构转型升级,促进了行业良性发展。

荆楚网记者提问

2023年,当阳市开展了医保报销“24小时”到账服务,请介绍下这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答:2023年,当阳为优化医保报销服务,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设立“资金池”,实现医保报销24小时到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里”,跑出服务“加速度”。

为做好此项工作,当阳市组建引入第三方“资金池”医保报销24小时到账改革试点工作专班,通过竞争性磋商确定第三方服务机构,开设专门账户、专款专用,确保参保群众医保待遇及时支付。完善覆盖市乡村三级的医保服务体系,打造以经办服务点为中心的“医保15分钟服务圈”,让老百姓办理医保业务不用再跑到市里来,实现医保服务群众“零距离”。同时依托第三方服务单位,对行动困难、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实行上门服务,让特殊困难群体和需要上门服务的家庭,不出门也能办理医保业务,切实跑出为群众纾困解忧的加速度。

该项举措推出以来,手工零星报销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缩短到24小时。2万元以内在24个小时能报销到位,超过2万元的,在72个小时之内能到达群众手中。群众办事时限大幅压缩,患者垫付资金压力大大减轻,有效提高了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峡日报记者提问

宜昌市连续三年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建设中,改革事项和先行试点数量都是最多,请问,有多少事项已落地?是否惠及到了城区以及各个县市区的市场主体?最近公布的改革事项,又将怎样落实落地?

答:近年来,宜昌在一系列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首创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政策举措。2021、2022年,宜昌有68项改革事项纳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改革事项(2021年22项,2022年46项),宜昌对这些事项进行了全域复制推广。除此之外,根据宜昌实际,选取了省内其他市州可复制事项7项,一并在全市推广。

这些事项是优中选优的结果,未被选择的事项不代表只在一个区或县施行。事实上宜昌一直在持续推动各地各部门都竞争改革先行区的荣誉,某一个单独的改革事项往往在多个县市区竞相开展,没有评上的县市同样推出了相应改革举措,市场主体也能够享受相应服务。

根据前两年的创建情况,今年,宜昌会继续按照示范引领带动多点突破的思路,按照宜昌实际,选取适合复制推广的事项在全域推开。同时,宜昌也将推动各县市区互学互鉴,力促创新经验在全市复制推广,确保先行区创建的成果辐射更多的市场主体。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