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环境”铸造发展“硬实力”——宜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3-04-12 07:5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肖雨琴  审核:廖全

连续三年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连续两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创建数量全省第一。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同比增长32.7%;新开工重大项目243个,总投资1761亿元。

一个个数字亮眼夺目,“数”说着我市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宜昌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创优营商环境品牌,用系列“硬”举措,助力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亲商惠商 打造投资“洼地”

“我们企业申请的1000万元应急转贷资金,在2天内就完成了银行还贷、续贷,极大减轻了还款压力!”

得益于宜都市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基金支持,宜都市友源实业有限公司融资成本大幅降低,总经理黎孔富说:“通过应急转贷,一天的费用至少可以省去三分之二,对企业而言,实属帮在了急需处,政府设立这个基金,是在切实为企业谋福利。”

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宜昌在为企业控制成本上下了许多功夫。在3月20日举行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宜昌市降成本“十五条”措施》吸引了企业家的注意。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税费成本、降低融资成本、降低用能成本、降低用工成本,六个方面15条具体举措,明确了责任单位、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现场有企业家说:“这不是一个虚的口头承诺,每一项措施都具体写明了降低哪一部分成本,是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负。”

今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为了使在宜企业更好享受到政策支持,市政府又研究出台了符合宜昌实际的“15条”,千方百计为企业松绑。

“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不是一句口号。”市营商办负责人介绍,“真金白银”的实惠、“真情实意”的服务能提振市场信心,“相信在更多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会更强。”

以商招商 打造发展“旺地”

从正式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52天,从开工到试产仅用298天,在宜昌,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的“极限速度”已成为佳话。

速度从何而来?宜昌首创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开发上线重大项目挂图作战督办推进系统,按照重大项目签约6个月内开工,开工后4个月内统计入库、2年内建成竣工,竣工后1年内培育进规、进限、进高的要求,实行在线监测、限时达效。对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由市级领导领衔,实施“指挥部+主动认领”机制,实行“问题认领、限时办结、联合督办、结果公开”,把“只说yes,不说no”落实到服务项目建设全过程。

2月13日,我市召开调度会,对纳入“指挥部+主动认领”工作机制管理的40个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统筹全市力量,及时、高效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宜都东阳光、楚能新能源、欣旺达东风等百亿级项目建设不断刷新“宜昌速度”。

好环境吸引好项目纷至沓来。1至2月,全市在库亿元以上项目总数全省第1。新入库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全省第一。

创优环境 打造服务“高地”

“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20家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200家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20家以上、限上批零住餐企业400家以上”,这是我市未来两年“四上”企业招引培育目标。

“‘四上’企业招引培育是检验全市营商环境的‘试金石’,是锤炼各级干部能力作风的‘练兵场’。”市营商办介绍,根据3月出台的《市级领导领衔“四上”企业招引培育工作方案》,每名市级领导两年内至少要完成5家“四上”企业培育升级任务。同时,按照“领导领衔、政府统筹、行业主管、企业主责”原则,分级分类分阶段开展针对性服务。

“四上”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中小微企业则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

4月7日,《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2022)》发布,报告评估了省内除武汉市以外的16个市(州)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根据评估得分,宜昌以0.4562的综合指数得分排名全省第一。

好环境看得见。我市在政务服务方面推进“智简审批+无证明城市+精准监管”改革,实现100本常用证照“免提交”,97%事项“一次不用跑”。法治建设方面,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制度。金融支持方面,建立全省首家企业首贷服务中心,为超过400家小微企业对接融资金额28.75亿元。“集约办”“集成办”“容缺办”“智慧办”“精准办”五办项目审批服务模式、多测合一、证照分离、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等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全域推广。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李阳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