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探新路——宜昌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建设

2022-12-15 08:06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肖雨琴  审核:闵娜

今年以来,宜昌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步履坚定:前三季度,新入库亿元以上项目614个,排名全省第一;1至10月,新登记市场主体10.7万户,增长56.8%;获评“全省服务业发展突出贡献市”……

“以永不止步、止于至善的追求,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宜昌言出必行。

日前,再传捷报,我市46项改革事项65个先行试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名单,数量全省第一。

合力共进 先行试点全覆盖

从去年全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创建工作开始,宜昌便主动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改革事项与先行试点数量获得全省第一。企业“立项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等一批改革事项,让市场主体省时、省力更省钱。

“今年,为了让更多改革事项落地见效,惠及更广大市场主体,从年初我们就召集各县市区及相关市直单位提前做好谋划,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先行区创建方案,并积极推进落实。”市营商办工作人员说。

合力推动下,宜昌13个县市区及宜昌高新区,于年初确定推进改革事项共40项,涵盖市场监管、金融、税务、司法等多个领域。

“创建方案提交了,不等于不再探索新的改革事项了。”枝江市营商办工作人员彭莹介绍,枝江市在先行确定的7个事项之上,继续探索“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打造无证明城市等多个事项,在更广阔领域争取创新。“无论能否被命名为改革先行区,我们都希望在不断探索中推动改革见效,让企业获益。”彭莹说。

与此同时,远安、兴山、五峰等地同样尝试在不同领域探索创新。11月,省营商办发出通报,我市46项事项被认定为先行试点改革事项,其中7个事项为增补纳入。

从去年的22项改革事项27个先行试点入选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名单,到今年的46项改革事项65个先行试点入选,数量的飞跃带来改革创新的遍地开花。我市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首次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深度探索 自主创新谋突破

改革的目的是给企业减负,为发展蓄能。

在兴山县,相关部门率先对湖北省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内的12个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已免收涉企保证金2.25亿元,大幅降低企业负担;当阳市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推动“多测合一”改革,为企业降低测绘成本40%以上;伍家岗区推行“概要申报、完整申报”的进口货物两步申报模式,受益企业通关耗时较一般通关模式平均减少16小时。

自主改、创新改是今年我市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创建工作的亮点之一。

夷陵区营商办工作人员龚雪汭说,除了推进省营商办认定的先行改革事项外,该区经过探索,出台《夷陵区简化优化农村小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推行农村小型项目审批改革,将项目投资审批、用地预审、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施工许可等下放到乡镇进行审批。推行至今,已累计审批农村小型建设项目近300个,投资额度约3亿元。

农村小型项目审批改革和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招标计划提前发布、推动基层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拓展“一业一证”行业领域等5个创新举措,被省营商办认定为地方自主改革事项。与此同时,我市11项典型经验将作为先行区创建的优秀成果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

推进落实 精诚服务客自来

不断推进各领域创新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将营商环境这一“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使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一年间,成果清晰可见。

“证照分离”改革不断深化,告知承诺制、“一业一证”改革在全市推广;全域实施“六多合一”改革,集成化破解项目审批拿地难、评估繁、审图慢、验收拖等老大难问题;税务监管领域建立“信用+风险”监管,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建立供应商“承诺+信用”管理,地方金融部门设立企业信用培植中心,我市信用体系更加健全。

改革事项的落地令广大市场主体获益。

一个个项目,一家家企业,一批批人才的纷至沓来,正是宜昌软实力提升的最好体现。让市场主体“如鱼得水、如鸟归林”,宜昌不会止步。站在新的起点,宜昌将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促进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李阳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