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足发展空间 设置监管“红线” 提升监管效能 宜昌“触发式”监管助新兴产业“加速跑”

2022-11-16 06:33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覃江云  审核:熊鹏

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关于在新兴产业领域推行触发式监管的意见》,按照“无事不扰、风险可控、监管高效”的原则,对宜昌市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清洁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七大新兴产业”中信用风险较低市场主体的登记事项、年报公示信息、商标使用情况等一般检查事项探索实行触发式监管,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包容有度、审慎监管的治理格局。

实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行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实行准入准营一次性承诺,持续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度。及时归集企业信用信息,依托全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对“七大新兴产业”实现企业信用风险自动分类,并实行动态调整。

为新兴产业留足发展空间。对“七大新兴产业”实行2年包容期,给予市场主体容错的空间。在包容期内,以行政指导和服务为主,通过法规宣传、行政提醒、行政建议、行政约谈等柔性监管方式,引导和督促市场主体守法诚信经营,预防和避免违法行为发生。对主观上没有违法故意、客观上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于行政处罚。

科学设置监管“红线”。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等违法行为划定为“触发式监管红线”。一旦市场主体触碰监管红线,立即启动监管执法程序,坚决依法予以查处,做到包容有度。

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信用风险低的市场主体的登记事项、年报公示信息、商标使用情况等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实行无事不扰;对信用风险高的市场主体适当增加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综合查一次”,防止任意检查、执法扰民。

建立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包容审慎监管与风险防控并重,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作用,对新兴产业市场主体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加强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建立投诉举报、网络监测、监督抽查、信用风险分类等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将信用风险较大的市场主体纳入重点监管对象,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协同性、靶向性。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实行触发式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新兴产业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记者陈曦、通讯员高光林)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