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百亿级项目落户宜昌 省政府门户网全方位推介做法 营商“软环境”铸就发展“硬支撑”

2022-10-19 08:3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覃江云  审核:熊鹏

今年1至8月, 宜昌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增速全省靠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6%。新入库亿元以上项目614个,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06个,协议总投资6668.5亿元。继去年招引6个百亿级项目后,今年又有20个百亿级项目落户。其中,宁德时代、中国化学、广州天赐、山东海科、欣旺达等一批头部企业纷纷重仓宜昌。10月1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聚焦宜昌,全方位推介宜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做法和经验。宜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汪元程应邀访谈,发布、解答相关情况。

汪元程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宜昌全市上下激情创业、奋进打拼的结果,体现在一个字上,那就是“干”:干字当头、以干为先、干出精彩。一是锚定目标“加油干”。如果没有一个明确且较高的发展目标,干事创业就没有激情动力、推动发展就没有鞭策激励。去年,宜昌确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实现GDP突破5000亿元,今年要努力达到5600亿元。虽然压力很大,但事在人为。只要坚持高点定位、目标引领,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变蓝图为实景。二是盯着项目“踏实干”。去年以来,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大项目是王中王”的理念,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在稳增长、促发展中打头阵、扛大旗。三是提能聚力“拼命干”。“凡有血性,皆有争心”。工作中,宜昌始终保持“止于至善”“有冠必争”的劲头,并坚持以学提能、以学促干,不断提升干部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不仅要愿干事、想干事,更要会干事、能成事。四是优化环境“创新干”。坚持以全局思维和系统观念,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在制度创新上,宜昌探索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监管改革、“信易贷”等经验模式全国推广;在项目服务上,宜昌实行的“指挥部+主动认领任务”机制,极大地推动了项目提速提效;在纾困解难上,宜昌先后出台了“宜昌版”纾困帮扶40条、消费提振8条、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9条、金融纾困20条等,政策叠加效应逐步凸显。汪元程认为,以上四个方面,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因为好的营商环境起到了建制度、打基础、提质效的作用。营商环境就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晴雨表”“催化剂”“关键链”。营商环境好,代表着干部作风好、市场化程度高;营商环境好,也就意味着发展向心力足、产业凝聚力强。

据了解,为强效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宜昌建立了七大机制,即工作会商机制,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重大共性问题,部署阶段性重点工作,市营商办统筹相关部门,落实各项具体任务,使全市上下形成工作合力;投诉联动机制,充分发挥12345投诉平台等5大平台作用,畅通市场主体反映问题的渠道,规范办理程序;问题交办机制,对各类问题实行清单销号管理,下发“任务交办单”,全程跟踪督办,确保整改落实到位;督查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年底将各地各部门工作成效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成绩;动态反馈机制,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推介经验做法,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及时奖励机制,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突出贡献的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及时奖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责任追究机制,对损害我市营商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或其它具备惩处职能的部门调查处理。

汪元程介绍,宜昌大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办事更方便,全速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行政许可事项减少35.7%,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减87%,即办件比例从27%上升至66%,市县乡村四级“硬减”材料25968份,“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9.8%;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113个审批事项已全面实行清单分级管理,取消审批12项,审批改为备案4项,实行告知承诺39项,优化审批58项;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一门全办”“一窗通办”,今年3月宜昌政务服务中心整合至宜昌市民之家,全市42个市直部门925项政务服务事项集中进驻,统一为市民提供环境舒适、配套设施完善、窗口管理规范的政务服务;大力推进“智能审批”事项,公安、人社、医保等部门首批20个事项实现“智能审核、极简审批”,越来越多的事项可以使用自助设备办理和网上办理,良好的营商“软环境”为宜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支撑”。(记者陈曦)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