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编制“四张网”,筑牢“扫黄打非”长堤

2022-07-08 15:42 来源:十堰市“扫黄打非”办  编辑:肖雯瑶  审核:金睿

今年以来,丹江口市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严厉打击非法有害出版传播活动,大力扫除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有效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维护了新闻出版传播秩序、巩固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保护了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群众守护一片文化晴空。

织密监管检查“防护网”

2022年,丹江口市把“扫黄打非”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考评,进一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网格。

“我经常到辖区的书店、打字复印店、校门口的商店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活动,让传播淫秽色情出版物、违禁出版物、网络色情低俗信息,散发非法宣传品,销售侵权盗版图书及音像制品等“黄”“非”现象在辖区内一露头就被发现。”滨江社区网格员贾香说。

如今,在丹江口市大大小小的街道社区,“扫黄打非”统一纳入当地综治网格化管理,“扫黄打非”成为网格员日常巡查监管的重要职责之一。网格员将辖区内的企业、学校、书店等重点场所 “一网揽尽”,实现基层“扫黄打非”线索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网上全流程跟踪。

如今,在丹江口市大大小小的街道社区,“扫黄打非”统一纳入当地综治网格化管理,“扫黄打非”成为网格员日常巡查监管的重要职责之一。网格员将辖区内的企业、学校、书店等重点场所 “一网揽尽”,实现基层“扫黄打非”线索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网上全流程跟踪。

“这里的图书种类很多,有常用工具书,有小说、童话故事及历史类的书籍,我们在这里看书真方便。”正在丹江口市滨江社区“扫黄打非”图书角看书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李健高兴地说。

暑期期间,如何为学生们创造安全健康、清朗有序地文化市场环境,丹江口市“扫黄打非”办、市教育局联合城区各办事处,积极开展“护苗”行动,充分发挥社区“扫黄打非”公共图书角的作用,让附近的学生们在这里读好书、读正版书籍。

丹江口市“扫黄打非”办还组织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等部门,深入开展“护苗”“净网”等专项行动,突出“打”“扫”关键环节,先后检查经营主体100余家(次),查办案事件8起,查缴获非法出版书籍30余本,有力稳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压紧压实“责任网”

丹江口市将“扫黄打非”工作作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丹江口市“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并积极构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扫黄打非”工作责任体系,将基层站点建设作为督查考核的重点内容,压紧压实责任链条,确保“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今年,丹江口市制定了《2022年“扫黄打非”工作考评办法》,把“扫黄打非”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习家店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詹峰为组长的 “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形成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的工作局面。该镇还先后召开“扫黄打非”业务培训会、部署会等,层层传导压力。各村“扫黄打非”工作站联络员积极开展活动,通过“村村通”、悬挂横幅、院场会等形式,宣传“扫黄打非”工作,群众真切感受到原来身边这些涉“黄”涉“非”的不法活动有人管,真正做到责任到位、谋划到位、机制到位、职责到位。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网”

丹赵路办事处茅腊坪村地处城乡交汇处,一直是“扫黄打非”工作的难点区域。去年,茅腊坪村开始铺开“网格化”管理,以村委为依托,组建村级网格管理站;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建立网格管理分站。该村将全村划分为11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配备3名网格员,确保管理区域无盲点。

而在人口密集的六里坪镇财神庙村,该村把“扫黄打非”的重点放在了“护苗”上。该村委会主任告诉笔者:“我们利用村公共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等,开展一些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利的活动,收效非常好。这两年来,我们村还没有出现过非法印刷品,非法网吧等这类东西。”

目前,丹江口市在194个行政村(社区)、164所学校(幼儿园)、8个旅游景区挂牌成立了“扫黄打非”联络站。辖区内“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与综治平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多个平台融合发展的格局。

构建舆论引导“宣传网”

“我们在重要时间节点、重要节日,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悬挂横幅等载体,全方位、多形式建立“扫黄打非”宣传阵地。”丹江口市“扫黄打非”办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4月,丹江口市“扫黄打非”办组织开展“绿书签”、版权宣传等活动,联合丹江口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300月份,开展“绿书签”活动60余场(次)。通过印发宣传单、张贴永久性标语和科普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积极动员群众防范非法出版物的传播,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在全社会形成认同、支持、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良好氛围。

目前,丹江口市“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群众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基层成立“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扫黄打非”小志愿者等队伍,主动义务监管文化市场;越来越多的社区志愿者、协管员、保安、保洁等人员,成为基层“扫黄打非”的“千里眼”“顺风耳”,形成全民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生动局面,基层文化环境日益清朗健康。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