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宜荆荆恩”南北交通经脉 ——写在宜都长江大桥通车之际

2021-02-09 08:16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刘小凡

宜都长江大桥英姿。

长江穿过宜都滚滚向前。宽阔的江面上,一座蓝色悬索桥气势雄伟。

千米一跨过江,两道悬索划出漂亮的弧线,车辆行驶在崭新的桥面上,就像奔跑在蓝天白云之中。

2月9日零时起,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宜都长江大桥通车运营,这是由交投集团投资通车的第四座长江大桥,也是湖北今年以来通车运营的首座长江大桥。

石首大桥、嘉鱼大桥、宜都大桥……长江壮丽“彩虹”妙手绘就,湖北交投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奋力求进,争先创优,确保湖北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克难攻坚跑出加速度

2020年,是宜都长江大桥建设关键期,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受疫情影响,主桥的桥面板吊装、湿接缝浇筑、主缆缠丝及防护、桥面沥青铺装等一系列关键工序,不得不顺延,延误时间2个多月。

抢抓有利时节,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进度,把疫情汛情耽误的工期抢回来。湖北交投宜昌建设公司负责人叶志华介绍,面对疫情、汛情叠加冲击,宜昌建设公司排除万难,争分夺秒地打好疫情防控战、复工抢夺战、汛情阻击战,在既定时间内,圆满完成宜都长江大桥建设任务。

锚碇,是悬索桥的关键部位。宜都长江大桥是一座主跨1000米的悬索桥。刚开始,南锚碇初步设计方案采用沉井基础,但试验坑开挖中,发现大块“沙琪玛”式胶结卵石层,沉井下沉时容易产生偏位,纠偏极为困难,且工期将达14个月。

项目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攻关,通过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综合设计,研发浅埋式扩大基础建造方案,这在国内尚属首例。采用该方案,施工相对简单,仅需6个月可完成基础施工,降低施工风险,且造价比原方案节省近亿元。

宜都长江大桥建成后,经过长时间测量观测,南锚碇基础累计沉降量和位移量均小于设计及规范规定限值。

受疫情、汛期双重影响,宜都长江大桥不但要保证工程质量,还要与时间赛跑。

传统的钢桁梁悬索桥,在全部梁段吊装完成后,才能进行梁段固接,还需要根据线形要求进行模拟压重,以满足栓接条件确保钢桁梁成桥线形。并且,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由于长江航道受汛期影响,船运无法按期运输,钢桁梁吊装工期被迫延后,影响整个桥梁通车工期。

能否使用一种新的钢桁梁固接方法提速?大桥监控单位的监控计算小组临危受命,通过反复验算和方案比选,提出采用“窗口铰接法”。一边吊梁一边固接梁段,通过这种方法,在钢桁梁合龙完成一周后,便将所有钢桁梁固接起来,相比传统固接方法,节省一个月的工期,为桥梁通车抢回了时间。

施工中,由于主缆容易受温度影响而发生线形变化,节段之间折角时刻随着温度发生变化。而铰接转固结的合适时机很短,要有人时刻对连接部位进行观察,满足要求就立刻固接。同时,宜都长江大桥建设者每天都要抽查上百颗螺栓,记录数据,以保证栓接的质量。成桥后经检测,桥梁线形与模型计算数据高度吻合。

据统计,宜都长江大桥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施工工艺改进或使用先进工艺10余项,开展多个专项课题研究,获得多个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努力形成建设合力

宜都长江大桥(原名白洋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网G59呼和浩特至北海高速公路宜昌至张家界高速公路在宜昌境内跨越长江的通道。项目起于宜昌高新区白洋镇,止于宜都南枢纽互通(枝城全心畈村)。大桥由主桥、南北岸引桥及连接线组成,主桥采用单孔1000米双塔钢桁梁悬索桥,组合梁桥面系结构形式,设计时速100公里,双向六车道,路线全长15.679公里,概算投资33.85亿元。

项目前期阶段,在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生态环境厅等单位合力支持下,项目用地报批、林地使用许可、环保手续工作顺利推进,项目工可、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查顺利完成,为工程项目正式开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工程建设中,地方政府给予了全力协调支持,宜都市政府、宜昌高新区政府分别组建协调工作专班,推进拆迁、征地、交地工作,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省交通运输厅质监局、高管局,宜昌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多次组织专家进行检查指导,为项目管理保驾护航。

宜都长江大桥的通车,将G59呼北高速当阳至枝江段、宜都至五峰段全面连通,打通“宜荆荆恩”城市群南北交通“经脉”,成为鄂西北与湘西地区之间的省际快速通道,对完善湖北省过江通道和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布局,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服务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提升宜昌城市整体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呵护生态小心翼翼施工

在长江两岸建设,生态保护尤为重要。

如何精心呵护长江经济带绿色画卷?项目建设者坚持大桥建设与长江生态保护并重。

据了解,宜都长江大桥最初设计方案,其承重主塔桥墩在江里。为了减少施工对长江的环境影响,湖北交投决定更改设计方案,选择一跨过江,把两座主塔改到岸上,使得大桥主跨由800米增加到1000米。虽然造成投资成本增加,但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

“小心翼翼”施工,在大桥3年多的建设期贯穿始终。“在建设过程中,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即使不小心损坏了,也要尽快修复。”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设计阶段就将环保理念深深植入。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原则,提前介入和全过程跟踪为手段,加强环境保护,努力推进环保管理。

为避免污染长江,建设者在大桥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并在桥梁两侧设置永久性的沉淀池,将桥面径流收集至桥下沉淀池中。同时在大桥两侧设置警示标牌,标识所处江段为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带。对于声环境保护,则主要采取设置声屏障措施,全线共设置声屏障20多处,共计4.7公里。

大桥施工时,一处1公里外是四陵坡白鹭自然保护区,一处200米外是龙山林业自然保护区。施工单位为保护生态环境,在相关路段设置禁鸣标志,避免工程车辆噪声惊扰鹭鸟栖息繁殖。为防止汛期洪水对桥体造成影响,施工单位还对大桥附近的河堤全面加固,修建防洪补救措施。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今年,湖北交投还有一批长江大桥即将建成通车和开工建设。湖北交投集团负责人表示,要将新的起跑线当作冲刺线、决战线,坚定迈好第一步,坚持冲在最前面。以慢不得、等不起的状态,为助力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硬支撑。(湖北日报)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