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枝柘坪:这里,诞生了红三军

2021-08-04 08:19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陈雨姝(实习)  审核:廖全

 

经过修缮的枝柘坪红三军军部旧址

今日枝柘坪村

渔峡口镇赵家湾村夏橙挂满枝头

初心印记

枝柘坪村 红三军诞生地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枝柘坪村,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的诞生地。

1930年12月底,贺龙、邓中夏率领红二军团南征失利,近三万红军损失近半,被迫转战湘鄂西边区。生死攸关之时,长阳、五峰地区李步云率领的红50师,配合贺龙收复了长阳、五峰、鹤峰、巴东等地的边界。

胜利为红二军团赢得了喘息的机会。1931年初,红二军团进入枝柘坪村休整。

枝柘坪村位于长阳、巴东、五峰交界,远离国民政府,加上东北方的清江、西南方的悬崖峭壁,形成了易守难攻之势。同时该地是“长阳粮仓”,能为红军提供丰富的供给。

3月,红二军团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和党员代表大会,决定以另创根据地的办法支持洪湖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决定了向北“开辟荆(门)当(阳)远(安),进逼宜(昌)沙(市),联系洪湖 ”北渡长江的军事计划。

会议还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将红二军团缩编为红军第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军政委。整编诞生的红三军下辖5个师6个团,包括第七、第八、第九师,教导第一、第二师;警卫第一、第二、第三团,湘鄂西警卫团,汉川独立团,荆当独立团,军直教导团等。

长阳退休教师刘新杰的大伯曾是红军儿童团团长,隶属于第七师。

“现在枝柘坪小学附近的水田就是他们的练兵场。”据刘新杰介绍,休整期间,五峰、鹤峰的团防司令曾带部队来骚扰,但都被红军击退。

一次对峙中,12名红军被两路、2000余敌军夹击。他们没有自乱阵脚,而是在三军交火后,将红旗插在战场,悄悄从小路撤退。雨雾弥漫,两路敌军继续朝着红旗方向厮杀,结果因自相残杀而告终。

除了驻地休整,红三军还加强了地方党政军政权建设,掀起土地革命高潮。鼎盛时期,长阳80%的土地由红军控制,40%以上的土地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那次土改中,我父亲分到了4亩田,住上了地主的房子。”这个破天荒的变化,令村民覃先成记忆至今。

4月初,红三军离开枝柘坪。

经过整编,红三军战斗力大增,一路北上连续攻克6座县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又有了新的发展,也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组建红二方面军打下了基础。

红色薪火

抢救文物 三修军部旧址

推开斑驳的木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幢清代砖木结构建筑:前为门厅,后为堂屋,中间夹一天井,两边辅以厢房,布局对称。

这就是红三军军部旧址,研究红三军孕育过程的重要实物。

由此,各级各部门开展了系列调查考证:1958年,省委党史调查团和中共长阳县委宣传部调查获得了原始资料;上世纪六十年代,县文化部门组织编写了《长阳革命斗争史料》;1983年,长阳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完善了《长阳革命斗争史》编写成《清江风雷》,进一步挖掘了相关史料;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县委党史办又启动专题研究,形成了《中国长阳历史大事记》,2009年又编辑出版《中国长阳历史》(第一卷)……

指缝间,历史在逐步还原,旧址却因年久失修,受到风化、虫蚀等侵害。

2001年,渔峡口镇政协以“革命历史文物抢救刻不容缓”为题,向长阳政协反映了情况。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筹资2万余元,在维持原貌的基础上对旧址进行了修缮,并确定专人管理。

“我主要负责旧址的清洁卫生,如果发现构件腐朽、房屋漏水等,还要及时上报。”据管理员覃德高介绍,当地非常重视旧址,20年来,又进行了两次大整修。

一次是2011年6月。渔峡口镇政府召开旧址修缮专题办公会,确定由长阳扶贫办出资、长阳博物馆制定方案、镇政府组织修缮工作。当年11月,工程开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施工2个月, 次年1月全面竣工。

2018年,长阳博物馆又牵头,对旧址进行了第三次保养维护。此次保养包括全面检修屋面,进行防水处理;拆除倾斜后墙,采用原材料、原工艺重新砌筑;延长屋面后沿,解决室内潮湿问题;对防火墙残损部分进行修补,恢复原貌……

经过修缮的旧址,不仅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在当地发展红色旅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我们已接待游客800余人次。”枝柘坪村党支部书记覃拥军说,下一步,他们还将配合老促会、长阳文旅、史志部门等,继续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对村里的红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抢救性保护,借助旧址、实物、图文资料等,做好布展工作,更好地传承、发扬革命精神。

赓续百年

优化产业 共享发展成果

黄澄澄的夏橙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摘下一颗放进嘴里,汁多甜嫩,清凉爽口。

“我们家有20亩田,除了夏橙,还选种了清江椪柑、伦晚、脐橙、纽荷尔、沃柑等多个优质品种。”渔峡口镇赵家湾村一组村民覃建忠笑着说。

赵家湾村小地名叫柑子园,种植柑橘数百年,但以前品质一般,卖不起来价钱,大家都往外面跑。覃建忠也不例外。

直到2017年。正在广东经营服装生意的覃建忠突然发现,“清江椪柑”火了,正在全国热销。

变化的背后,是当地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深入骨髓的革命基因,让我们探索出适合本地发展的柑橘产业后,就一任接着一任干。”渔峡口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王辉说,不断优化柑橘品质、壮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模式、提升种植水平,产业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覃建忠一下子就心动了,毅然回乡创业。

回来后,果然没让他失望:镇里、村里帮他建设通风库、冷库等配套设施,开始种植后,又高频次地开展免费的病虫害防治、种植管理培训……

更重要的是,有柑橘协会长阳合作联社“保底”,柑橘价格一直很稳定。“我们这里种植柑橘的,每亩收入均在8000元至1万元。” 覃建忠笑着说。

除了低山种植柑橘的,高山种植蔬菜和中山种植猕猴桃、脆李等特色水果的,收入也不错,每亩至少6000元。

“目前,渔峡口镇已基本形成了以柑橘、蔬菜、特色水果为支撑,以枝柘坪冷水米、药用木瓜、特色养殖为补充的全域特色农业布局。”王辉说,发展态势良好,柑橘种植面积3万亩,特色小水果种植面积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

特色产业,为全镇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发挥了积极重大的作用。

相关统计显示,全镇累计脱贫2757户8252人,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2020年末达到9600元。镇内两家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共8.5亿元,较五年前增长52%。

下一步,渔峡口镇将继续立足优势产业,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加工、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建设,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同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发挥农业和乡村的生态涵养、体验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优势,让更多村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本版文字: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婧 高然 通讯员 李婷

本版摄影: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翔

杨婧 高然

通讯员 李婷

史料支持: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党史办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人民政府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