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荆荆恩”城市群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宜召开 破题四地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

2021-10-10 07:49 来源:三峡商报  编辑:朱云  审核:龙怡洲

国庆期间,长江三峡10号游轮驶过宜昌镇江阁江段,游客们在船头观景台欣赏三峡美景。记者吴延陵 摄

10月8日至9日,“宜荆荆恩”城市群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宜昌召开。会议聚焦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深入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积极建言献策。与会者一致认为,文化旅游业是“宜荆荆恩”城市群的最大特色,是赋能“宜荆荆恩”城市群、实现绿色联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路径。要深入推进“宜荆荆恩”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创新一体化联动机制,建设一体化发展平台,发展无障碍旅游,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会议协商通过“宜荆荆恩”城市群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宜昌共识(以下简称宜昌共识),协商确定第二次联席会议将于明年在恩施州举办。

强化规划引领 推动全域协同

“宜荆荆恩”四地共有5A级景区7个,4A级景区47个,2019年四地的旅游人数累计1.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52亿元。“推动四地文旅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宜昌交通旅游产业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梁宜认为,应强化政府主导、发挥协会作用、促进资源联动、共谋合作发展。

会议协商通过宜昌共识,构建文化旅游品牌体系。按照一体化、差异化发展思路,加强四地旅游规划之间的衔接,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深度推进魅力三峡、浪漫楚风、智慧三国、土苗风情等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区域核心品牌,最终形成城市群文化旅游品牌体系。

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整合串联城市群内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围绕山水观光、主题度假、商务休闲、美食会展、红色旅游、都市娱乐、乡村旅游、高端民宿体验等方面,精心策划推出一批串联四地的两日、三日和多日游精品线路。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省交通规划为依据,着力强化城市群内部同城化和便利性,发展区域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完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网络,加快推进沿江高铁、郑渝高铁、呼南高铁、荆荆高铁、三峡机场改扩建、恩施机场迁建、通用航空等项目及长江、汉江、清江、江汉运河水运提能增效工程。加快建设共享共用的配套设施和远程客源通道,实现机场、高速铁路、游轮港口、高速公路之间的无缝对接,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加快布局文旅“新基建”,落实一批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赋能项目,建设区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实现新一代信息数字化网络全覆盖。

强化产业融合

打造发展优势

三峡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阚如良认为,要围绕“最大公约数”集中发力。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打破城市群行政体制壁垒,重点推进管理体制一体化、产业创新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智慧文旅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共同建立目标统一、行动协同、价值共创的文化旅游合作长效机制。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筹建成立屈原文化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就区域内历史文化开展深度挖掘和系统研究。加大万里古茶道、关公圣迹等重要代表性旅游资源共同申遗力度。将四地的长江文化、巴楚文化、三国文化、土苗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历史名人文化、世遗文化等,有效嫁接、充分渗透到自然风景和山水特色之中,不断丰富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切实提升旅游产业的附加值。

推动文旅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结合生态农业发展农业旅游,开发稻田体验、酿酒制茶、科普公园等旅游项目,让土特产品变旅游商品,闲置民居变特色民宿。按照“园区景点化、工厂花园化、产品商品化”思路发展工业旅游,建成一批集生产加工、产品展示、购物销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园”“馆”“街”。结合体育赛事、假期研学、温泉避暑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融合发展的优先领域,形成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商贸旅游、科技旅游、文体旅游等旅游产业群和产业带。

推动文旅与新兴业态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文旅+”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电竞经济、网红经济、IP经济、赛事经济等,突出体验、创意、科技、时尚元素,突破性开发具有国际水准的沉浸型、度假型、体验型、康养型旅游产品,满足新兴旅游消费升级需要。

强化功能配套

提升服务能级

优化“吃”“住”服务。鼓励餐饮企业弘扬饮食传统,保持老字号餐饮品牌活力,打造特色餐饮新品牌,提升餐饮经营服务质量。大力引进万豪、希尔顿等高端度假型酒店,满足高端人群消费需求。

优化“行”“游”服务。加大智慧化应用场景开发利用,扩大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推行区域“一机游”。优化各地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建立“乐游四城”联营联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联网售票,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综合服务。建设规范统一的旅游标识系统。突破性开发满足新兴消费需求、具有国际水准的主题乐园。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和旅行社落户,加大优质导游培养力度,提升“行”“游”服务水平。

优化“购”“娱”服务。联合开发文化旅游商品,培育特色商业街区,互设文旅商品连锁专卖店,定期互办旅游交易市场。策划、打造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精品大戏。

强化协调协作

形成联动合力

高规格开展统筹协调。建议省级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在土地、项目、融资、人才、科技、交通等方面支持“宜荆荆恩”城市群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四地政府联席会议、文化旅游业发展联盟的作用,研究制定文化旅游一体化实施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对四地策划、拟建的重大支撑性项目进行联合评审,搭建政府、协会、企业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平台,协调解决文旅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品牌营销、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体化推进项目布局。强化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链理念,定期开展城市群重大旅游项目招商与开发通报和协商,推动项目因地制宜落地,实现一体化科学布局,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必要时可由省主管部门召集有关各方统筹协商。创新产业投融资机制,以四地旅游投资集团为主体,吸收社会和金融资本参与,发起成立产业联投基金,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开发建设。

“可以多渠道开展联合营销,”湖北顺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光英在发言中提到。整合四地营销力量、集中优势旅游品牌,有策划、有组织实施城市群旅游整体推介,积极支持和参与四地举行的大型旅游节庆、会展、营销活动。利用旅行社、旅游营销机构、网站、节庆赛事等载体,用好省内外旅游展销平台,用活新媒体渠道、自媒体力量和自带传播属性的现代话语体系,共同开展旅游主题推广活动,全面推动四地客源互送,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共同发行城市群文旅惠民卡,将四地优质景区、酒店、民宿、旅游商品店和文体场馆等纳入优惠范围,逐步面向全国各地居民分时段、分人群推出常态化优惠门票和措施。

有计划推进政策统一。打破区域与空间限制、行政和市场准入壁垒,逐步在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研学旅行、市场营销、服务监管、奖励补贴等方面统一标准,实现政策互通、利益共享,让文旅一体化成为优化城市群营商环境的先行领域。(记者王晶晶 通讯员侯天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