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洲作证:抗洪治水换安澜

2021-03-31 09:1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朱云  审核:刘小凡

1998年,武警官兵在百里洲镇火箭闸抢险。(资料图片)

1998年,百里洲3万人在堤上哨棚里坚守了两个多月。(资料图片)

百里洲抗洪广场上的塑像。

1998年8月12日,酒路堤险段两千军民奋力抢险。(资料图片)

今日百里洲。 三峡日报通讯员 黄蜀鄂 摄

百里洲抗洪广场如何前往? 视频讲解 扫码观看

初心印记 洪水来袭力挽狂澜

1954年,47.29米;1981年,47.54米;1998年,47.78米;2020年,45.6米。

新中国成立以来,枝江百里洲见证了长江一次次高水位洪水,也见证了我国抗洪治水之效。

为保护长江下游上千万人的生命财产,1954年,百里洲成为分洪区,一夜之间转移10万人,40万立方米的洪水席卷而来,偌大江洲,竟成泽国。

1981 年 7 月,洪水暴涨。史家漕抢险战斗打响,突击队员筑人墙、垒围堤,2000 多人经过13 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化险为夷。

1998年,长江全流域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最大洪水,百里洲74公里长堤危在旦夕。

“层层立军令状,人人树生死牌,严防死守,人在堤在。”百里洲各村组纷纷成立由党员带领的突击队,“全镇57个村,每个村有6至8个突击队,每个队有8至10人,成为百里洲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参与1998年抗洪抢险、时任百里洲财办主任的吕治泽回忆,抗洪救灾的危难时刻,十万党员群众集结在党旗下,与洪水抗争。

1998年8月17日,随着一声惊心的闷响,坝洲尾险段大堤出现塌方,洪水向堤中间涌来,大堤出现大面积崩岸。

危急关头,在场的共产党员和奉命参战的武警宜昌一支队官兵纷纷跳入滚滚江水中,组成一道人墙,群众情绪迅速稳定下来,一起投入战斗。

当时78岁的老党员李成洋加入抢险行列,一干就是20多个小时;党员教师杨成耀在得知妻子得了急病时,请捎信人找附近村民把爱人抬到医院,自己便扎进抢险人流……

60多个日日夜夜里,大堤灯火通明。10万军民参与抢险战斗565场次,先后经受了8次洪峰的考验,创造了大堤无溃一口、百姓无亡一人的奇迹。

经过 1981、1998 年抗御特大洪水,根治水患、全面整治加固江堤成为十万洲民的迫切要求。

2008年,历时4年的加固工程完工,经过培厚、加固,筑起了74公里固若金汤的长堤。

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百里洲发展史,也是与长江洪水的斗争史。三峡大坝的建成、堤防的加固、山洪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防御体系的健全,即便“洪水猛兽”卷土重来,百里洲的抗洪能力已是今非昔比。

去年那场大汛,百里洲洲外洪水东泻,洲内安宁祥和,半个多世纪的抗洪治水,换来一片安澜。

红色薪火 抗洪精神代代相传

在百里洲城镇中心,有一个特殊的建筑物——抗洪广场。拾级而上,当踏上47.78米的台阶时,一座高1.998米的基座上,雕刻着军民风雨同舟与洪水抗争的纪念碑巍然屹立。

人们不曾忘记,在1998年那场特大洪灾中,形成的万众一心、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23年过去了,这种抗洪精神不仅没有因为时间的消磨而褪色,反而愈加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2020年入梅以来,百里洲镇暴雨频发,外江水位偏高、累计降雨403毫米,超近三年同期213%。

面对来势汹涌的洪水,百里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闻“汛”而动。

百里洲镇党委召开2次党政专题办公会,发布百里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1号令、2号令,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一室五组五所”、六个工作专班,42个村(社区)组成42个党员先锋队。

去年抗洪期间,机关年轻干部、党员先锋队、民兵防汛抗旱骨干来到抗洪广场上,进行“传承抗洪精神”主题教育,聆听时任百里洲付渡管理区党委书记的付远清讲述参与1998年抗洪抢险的场景。

“洪水不退,我不离堤!”全镇党员干部自愿放弃休假,63个驻村干部每日到村查看险情、巡逻清障。 1.17万水位劳力、1230人抢险突击队严阵以待。

在陈家尾村,5处桥涵被冲毁,江家大路以东上千亩芦苇荡改造成的农田已是一片汪洋。

陈家尾村派聘党支部书记吴先付、主任吴春平日夜坚守一线,短时间内,数台挖掘机、上百名群众清理主沟主渠1公里,水域畅通了!组织委员陈细萍带伤坚守岗位,带领志愿者抢修大型水泵,动员党员干部捐出小型水泵10多台,日夜排涝,60余户房屋安全了!千亩良田绝收难题也被破解!

“这些昨日父母眼中的孩子,如今已经成长为国家的脊梁。他们挑起了时代的重任,也让百里洲的抗洪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57岁的吕治泽谈及此,不禁潸然泪下。

在空旷的百里洲洲头,百里洲镇松滋河林家垴险段防守责任牌尤为醒目,清晰展示着该险段防汛责任人、险段基本情况。沿江村、宝月寺村692人的防守劳力将严守47.78米的保证水位。

百里洲抗洪纪念馆正在选址中,到那时,橡皮艇、冲锋舟……一件件实物、一帧帧影像、一幅幅照片,将向人们诉说23年前那段不平凡的日子。

水患肆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百里洲人的抗洪精神永存,就如抗洪广场的塑像一样,永远熠熠生辉。

赓续百年 “生态绿岛”扬帆远航

春日的百里洲,梨花似锦,万物争春。

来到该镇坝洲村,村口一块“酒路保卫战”的石碑赫然醒目,1998年百里洲抗洪抢险中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就发生在这里。

1998年8月12日,长江奔洪。坝洲村酒路堤出现4条约30多米长的裂口,情况十万火急。

刻不容缓,当地村民与武警官兵共1000余人冒高温、运毛石、堵缺口,连续鏖战33个小时,才化险为夷,阻止了大堤崩岸。

洪水早已退去,但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抗洪精神却在这片绿洲沃野上悄然扎根,开花结果。

3月24日,坝洲村百果园里,梨树、桃树、桑树绿意盎然,75岁的村民李绪华正在田里给梨树施肥。

谈起生活变迁,曾亲身参与抗洪战斗的李绪华感慨不已。“抗洪那会儿日子还紧巴巴的,现在加入了双红砂梨合作社,光土地流转和劳务费每年就有1万多元收入。”他擦了擦额头汗水,笑开了花。

坝洲村党支部书记李红权介绍,近年来,该村深入挖掘抗洪精神,建强“红色堡垒”,定人定责入户解决群众脱贫难题、因户施策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引领村民发展砂梨、柑橘、蔬菜、生猪四大产业,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00元,2018年终于摘掉了“贫困帽”。

“抗洪精神就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激励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鼓舞百姓努力奋斗致富,上下拧成一股绳,共同奔向新征程。”百里洲镇党委书记夏克松豪情满怀。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镇深化党建引领,将抗洪精神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深入开展“书记到我家”“我为群众办小事”等活动,恢复性发展砂梨36000多亩,绿色优质蔬菜1万亩,粮食种植34万亩,助力22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万亩砂梨托绿洲,两河清水向东流。夏克松告诉记者,下一步,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挖掘传承抗洪精神,发挥新乡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独特作用,鼓足干劲,着力打造“中国生态岛”。

英雄的百里洲人民,定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迎难而上。

本版文字: 记者 邹媛 付江山 通讯员 闫海东

本版摄影: 除署名外由记者 付蓓蓓 提供

史料支持: 枝江市百里洲镇百里洲志办公室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