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急难愁盼,哪里就有政协委员——市政协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小记

2021-09-14 08:33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李敏  审核:廖全

“终于要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日子又有新盼头啦!”9月9日,在西陵区学院街道环城北路社区,居住在民族团结小区的新疆维吾尔族群众图尔荪妮萨·阿巴迪力很是开心。

该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宜昌市唯一一个民族团结示范小区,居住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藏族等群众1300余人。

因年久失修,小区环境每况愈下。“2012年改造过一次,但强弱电线路安全隐患、水管漏损、小区功能用房缺失等问题一直没能解决。” 环城北路社区党委书记覃轶介绍,今年多亏市政协助力,成功将其纳入二次改造计划。目前,小区文创改造方案已出炉,硬件改造方案正在加紧推进,预计本月内有望动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宜昌市政协积极做好结合文章,通过“委员e家”“协商在一线·委员就在身边”等平台帮群众解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5月,市政协民族宗教社会法制委员会在深入社区开展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时,了解到民族团结小区居民渴望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立即组织委员深入走访。来自市住建局的政协委员刘彩娥积极对接相关政策,协助社区不断完善申报方案。

5月19日,市政协第二期“委员e家”活动在学院街办举行,政协委员同部分市区民族工作者、群众代表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等聚集一堂,就将该小区纳入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试点达成共识,并就小区强电入地工程进一步争取有关部门支持。

今年8月,由两级政协委员大力呼吁的医保定点互认政策落地,赢得群众一片点赞。家住夷陵区三斗坪镇柏果埫村8组的村民蔡大超就在其列。

该村8、9、10三个组地处夷陵、秭归、长阳三县交界处,村民到本村卫生室在10公里左右,而到邻近的秭归县茅坪镇乔家坪村卫生室只有约3公里。蔡大超夫妇常年患肺气肿,夫妻俩每月的药费300多元,之前因无法跨界享受医保政策,若选择就近就只能自费。

在开展“协商在一线·委员就在身边”工作中,市政协委员彭定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深入调研,以提案的形式由市政协反应到政府部门。与此同时,夷陵区政协也通过深入开展“协商在一线·委员零距离”活动,与基层群众协商座谈,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声,通过提案、社情民意、政协全会发言等多种形式向市、区两级政府持续建言发声,区政协委员冯华、卢光涛围绕统筹分级诊疗相关政策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采纳。

8月1日,宜昌市医保局公众号发布消息,宜昌医保实现“定点互认”,各县市区定点医药机构资格互认,群众购药、门诊、住院实现全市“一卡通“。

利好政策传到蔡大超耳朵里,他难掩喜悦之情:“以后每个月在医药费方面的压力就小多了。”宜昌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彭静坦言:“这项事关民生的医疗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离不开两级政协委员持续关注和呼吁。

”哪里有急难,哪里就有委员。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市政协委员俯下身子,迈出步子,用心用情将好事办好、实事办事。

夷陵区小溪塔街道东湖社区三三0机关小区下水道堵塞长期得不到解决,成了居民的“心病”,省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宋文豹以普通党员身份下沉,推动完成排污管沟改造工程;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车主反应充电难,市政协委员张士勇等人通过提案反应呼吁,推动城区新增26个充电桩、两个充电站;为方便居民小病不出门,省政协委员、市一医院党委书记崔向军定期组织医疗团队到滨江一号小区开展义诊……

据统计,今年以来,宜昌市各级政协和各联组、联络组、活动小组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宣讲政策423场次,收集反映问题353个,助推“解难题、办实事”306件。一件件顺民意、得民心的实事、好事让群众增添幸福感、获得感。

三峡日报通讯员 何新华 易玮玮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