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潺潺 乡村悠悠——夷陵区鸦鹊岭镇墩子河流域综合治理背后的故事

2020-10-26 07:46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廖全  审核:刘小凡

三峡日报通讯员 邱天星

10月19日,陈贤彬照例早起,步行10分钟,从家走到墩子河边,瞧见河水静静流淌,一脸欣慰。

陈贤彬,夷陵区鸦鹊岭镇梅林村党支部书记、墩子河村级河长。今年夏天,是墩子河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完成后迎来的首个梅雨季,大小雨下了一个多月,考验的是墩子河,紧张的是陈贤彬。

6月底,鸦鹊岭镇降雨量达到了60毫米。陈贤彬发现,水位虽上涨不少,但河道畅通无淤积,这才松了一口气。每天清晨,他都会来到墩子河边,确认河道、水位、行洪、护坡等全部正常,才开始一天的工作。

若时间还早,陈贤彬会沿河散散步。只见生态河堤拱卫着亲水平台,美人蕉随风摇摆。平台上层,半个足球场大的文化广场绿草茵茵、小径蜿蜒。

“陈书记早哇!”田永凤朝陈贤彬挥挥手。田永凤在河边住了60多年,从她口中,能“看”到墩子河的前世今生。“1995年,还能游泳、抓鱼,几年后镇上搞养殖,沿河还建了几个小厂,水就变得黑臭了……”田永凤说,每年夏天下暴雨,河水就会漫上路面,离河近的房子,一楼都要进水。

“墩子河流经5个村,仅在集镇段,就居住着700多位村民。”陈贤彬说。他和田永凤都是梅林村人,记忆里清澈的墩子河,是抹不去的乡愁。

臭水沟的“帽子”一戴就是10多年。难道就不想改变吗?当然不是。“上游水库放水冲,没有用;请专业队伍清淤,一次就要10多万元,只能重点清几段,还动不动就断流。”陈贤彬摇着头说,治标不治本,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了,但收效甚微。

思考的不止陈贤彬。作为2015年第一批省级“河湖长制度”试点县,治水纳入夷陵区的重要工作之一。从那年起,《夷陵区河长制管理工作办法》《夷陵区河长职责》《夷陵区河道治理与保护专项规划》等相继出台,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认领了自己的另一个“身份”——河长。他们将为所辖河流、湖泊、水库的区域和流域水环境治理负责到底。

就这样,2015年,陈贤彬成了区里首批村级河长。

墩子河的污染是十几年的老账,能治好吗?2017年以来,区、镇、村三级河长联手,环保、农业、住建等部门齐发力,推进墩子河清洁小流域建设。畜禽养殖整治、禁止投肥养鱼、工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河道环境整治、植树种草……工作一项项完成,墩子河一天天“重生”。

“传统河道治理采用水泥、石块进行硬质护坡,‘绿岸’成了‘灰岸’。治理墩子河,我们尊重自然,对河道现有地形适度疏浚,河岸播种生命力强的狗牙根施行生态技术护坡,两岸栽植芦苇、睡莲等,和天然卵石相结合,减少人工痕迹,为河岸留出呼吸空间。”区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吕学超介绍。

“河底挖出来的淤泥也不浪费,就地用作广场绿化的栽植土,种树种花肥得很。”陈贤彬说。

被尊重的不只是自然,还有与河流朝夕相伴的乡亲们。项目规划全程邀请镇、村居民参与设计,通过召开屋场会等形式,征求大家意见。

“墩子河要进行河道取直,有几户耕地和树要被占掉。”消息一出,陈贤彬正准备入户“做工作”。没想到,百姓们听说后主动找到陈贤彬,支持拿地,不用补钱。

3年时间,墩子河“黑臭不堪、杂草丛生、无人靠近”的场景已不复见。田永凤和邻居们也到亲水平台跳起了广场舞,大伙儿说“像回到了小时候。”

数据印证了乡亲们的感受。墩子河监测断面水质已由劣五类变为地表水Ⅲ类,增加蓄水能力6.42万立方米,每年减少0.65万吨泥沙进入长江一级支流玛瑙河。

作为一名干了5年的“老河长”,陈贤彬有真切的感悟:“起初,治水的确靠三级河长一级抓一级督办,后来,逐渐成了大家的自觉和习惯。希望像墩子河一样‘不起眼’的中小河流,都能越来越好。”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