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基石”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2020-06-23 10:09 来源:求是网  编辑:李敏  审核:刘小凡

岭南的六月,骄阳似火。

沿着325国道一路行驶,记者来到了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水藤村。在这个河水环绕、商铺鳞次栉比的小村庄,藏着一个“洋气”的党群活动站——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

“红,是党的颜色,代表党领导的力量。基石,是基础承载之意。” 水藤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邓良传介绍,“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寓意着以党为中心,通过党的力量,引领和承托我们村里文化事业的发展重任。”

基层党建是构筑乡村振兴强大动力系统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开启了水藤村村民们追求文明生活的新风尚。

与村民们的交谈中了解到,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的前身是一座敬老院,当地一些村民曾提议将敬老院出租,村党委则决定将其改造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建文化综合阵地。2018年,水藤村投资建设的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2019年,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水藤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挂牌。目前,服务中心已进驻10余家各类协会组织,它们与社工机构、志愿者通力合作,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健身、书画、曲艺、厨艺等课程和娱乐活动的心愿。

“哈!嘿!……”阵阵清脆整齐的童声传来,这是孩子们在练拳的声音。

闻声而行,拾级而上,记者来到了位于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一间活动教室。一群八九岁的孩子正在认真地练功,他们身躯虽小,一拳一腿、一招一式却刚劲有力、有模有样。

“我打的是咏春拳。”8岁的小朋友吴文益告诉记者,“每周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到这里练拳。我是男子汉,要练一身好功夫,长大以后保护家人。”

隔壁的活动室,粤韵风华,曲声悠扬,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赏乐。

这是一支由中老年粤曲爱好者组成的藤溪曲艺团。“我们这里的成员日常各有所忙,但都从不耽误每周二、周三的社团训练。”社团里的吴阿姨说,“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各种流行音乐,喜欢戏曲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会定期组织去各地公益演出,帮助大家提升技艺,推广粤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岭南文化。”

亲子活动课堂上,一位小朋友与记者互动。求是记者张芯蕊 摄

咏春拳、粤曲团,舞蹈班、烹饪班、书画班、亲子活动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水藤村当地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这个集党团培训、文化传承、社区教育、志愿服务、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党建文化综合阵地,已成为当地村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在翰墨坊,学员正在认真习字。求是记者王兆斌 摄

书法爱好者正在进行书法作品创作。求是记者张芯蕊 摄

“我们的课程对大家都是免费的。”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翰墨坊书法教师何敏健告诉记者:“这里是‘藤溪书画社’的驻点场室。大部分学员是村里的孩子,作为一名书法教师,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是我的责任。”

看着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的孩子们,何老师的眼里满是欣慰和满足。何敏健介绍,藤溪书画社秉持公益教学的理念,学员们的笔墨纸砚费用全部由书画社赞助。

“从前村里可没有这么丰富的文化生活。”周末,村民马丽芬带着两个儿子来到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书舍,孩子们在这里读书、做功课,她则在一旁上网学习烹饪。“一年多,两个孩子已经把来这里读书当成了习惯。”

“我们的图书都是免费借阅,每周周二、周四晚上以及周末两天开放。”志愿者郭秀冰告诉记者,自己利用工作之余在这里做志愿服务工作已有多年,“能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的生活很有意义。”

孩子们在书舍认真读书。求是记者张芯蕊 摄

“风俗,天下之大事也”。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文化兴,则乡村兴。良好的风俗文化能够滋润人心,滋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

无论你是本地人,还是“新市民”,在这里都是“水藤村的人”。

无论你是书画爱好者,还是曲艺爱好者,亦或是烹饪发烧友,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

“我们富了口袋,但不能穷了脑袋,尤其不能忽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对人心凝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水藤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邓良传说。

其实,在顺德,像水藤村这样的“红基石”还有很多。以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和村居公共服务,打造个性化的服务阵地,推动居民共治,是顺德推进社区和村居公共服务的特色之一,通过“1+1+N+N”的模式,即一个核心、一个党建基地、N个社会组织、N种组织服务的形式,打造了联动社会力量的党建文化基地,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