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的这场雨太“解渴”了

2022-08-18 09:30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金睿

高温的“超长待机”,让人们着实感受到了夏天的热情。这几天,宜昌人工降雨抗大旱登上热搜,人们期盼已久的“甘霖”终于来了。在长达近一个月的高温不减、旱情加剧情况下,此时采取人工降雨,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

在面对如此极端的高温气象条件,政府部门能够主动出击、担当作为,能够采取综合措施,能够及时、果断地拿出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生产抢救,将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可能得降到最低,一方面充分展现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执政思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在气象领域的科学技术日益成熟起来。

但是,人工降雨仅仅只是打响了抗旱保收的第一炮,它存在一定的区域局限性、条件不确定性和时间不持续性。面对接下来仍有可能的高温干旱天气,我们是否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做好相应的、必要的准备呢?就像“旱”字本身结构一样,“早一”点,早干一点,筑牢农业生产生活的基石,才能在这次大“烤”中交上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完善农业基础水利设施是前提。人工降雨的“远福利”浇不透农作物“解渴的心”。如果把粮食生产寄托于“望天收”,必定会存在较大的风险,只有把饭碗紧紧地端在自己手中,才有底气应对各种情况的发生。相关部门应下大力规划、建设农田蓄水池、引水渠、堰坝等中小型水利设施,安装抽水泵及渠道清淤维护,加大对小型抗旱设备购买补贴力度,保障农机供应不断,从而确保在面对大旱之时,农户能够及时抽水、引水、浇水,确保农田、果园补水有保障。

农业专家技术指导是保障。如今的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日新月异,农业设备也相对完善齐全,气候条件也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仅靠农户个人经验是远远应对不了现在天气变化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科学种植、节水抗旱、病虫防治等工作实有必要,这不仅能让农户掌握科学种植技术,用科学技术来从事农业生产,而且有农业专家“把脉问诊”,更能增强农户抗旱信心。加上本次旱情时间跨度之长、区域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大,已经有部分农作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务之急是加大对农作物大旱之后抢救、恢复工作,这就需要科学技术的保驾护航,才能让损失最小化。

“仓廪实,天下安”,抗旱保丰,既要做到一手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又要一手抓好技术赋能农业生产,让农业插上现代化的翅膀,才能让农业摆脱“匍匐而行”。

作者:猇亭区云池街道办事处 葛建华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