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得

2022-08-02 09:52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熊鹏

“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近日,由孟京辉执导的先锋派话剧《恋爱的犀牛》登临宜昌剧院。这部戏剧作品诞生于1999年,在中国创下小剧场话剧的演出纪录,被誉为“永远的恋爱圣经”。在宜昌站的巡演中,同样收获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让广大艺术爱好者在家门口就能饱览经典话剧的独特魅力。

伴随着《恋爱的犀牛》在宜昌顺利公演,宜昌话剧嘉年华活动也就正式启幕了。这场由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文化盛宴”,将从今年7月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涵盖话剧、儿童剧、音乐会、魔术秀等各种类型演出,实现“月月有剧目,到周周有戏看”,从而满足不同群体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这也是近年来,宜昌举办的时间跨度最长、引进剧目最多、类型最丰富的文化艺术演出。

文化惠民,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崛起,文化日渐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左膀右臂”。文化赓续着民族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宜昌作为“屈原昭君故里,三峡生态名城”,文化内涵悠久而深厚,要想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步入新发展阶段,于人民群众而言,除了基本物质上的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民之所望的文化生活,不仅要精彩纷呈,更要触手可及。在家门口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提升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宜昌大力挖掘文化资源禀赋,把屈原文化融进校园课堂,让“和平使者”昭君雕像落户滨江公园,正式启动建设昭君文化广场,将土家“撒叶儿嗬”灵堂歌舞制作成动漫教材互动版……一系列惠民措施,都是在挖掘文化底蕴的过程中,拉近本土文化与老百姓的距离,从身边的“一枝一叶”中感受文化的芬芳,从而更好地激活本土文化潜能。文化惠民,说到底,就是要在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的同时,传递民生温度,让老百姓在文化之旅中充分享受精神快感。最大程度释放老百姓文化生活的活力,才能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文化幸福感。

文化事关民生福祉,让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的硕果,必须坚持文化惠民政策导向。筑牢社会文化基石,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良性流动,是文化惠民的重要落脚点。在最近公布的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结果中,宜昌市群众艺术馆、西陵区文化馆等13个文化馆获评一级馆,在清新怡人的环境中,享受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各类文艺课程,正是宜昌将“文化大餐”送及千家万户的实践缩影。面对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政府一方面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面保障宜昌博物馆、市县文化馆、图书馆等各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有序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场所的公益属性,让老百姓在身边就能轻松欣赏到连台好戏,真正做到“为民所用,为民所乐”。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逐步完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想方设法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如持续开展送戏下乡公益性文艺演出,实行屈原故里、三峡大瀑布等景区票价优惠等,在深入开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共同建造全社会共享共融的精神家园。

优质文化犹如涓涓细流,是滋养人民群众心田的甘霖,影响源远流长。一项项惠民举措,好似和煦春风,让我们的社会呈现一片生机盎然之景。文化惠民,为老百姓送去精神食粮,于无声处为美丽宜昌代言,在经济社会的征程中贡献着不可小觑的磅礴力量。

作者:猇亭区委网信办 余文婷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