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好用好耕地资源 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2022-06-25 10:16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闵娜

喜看麦田千层浪,又到夏粮丰收时。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以“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地为食之母。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农耕文明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民更是有着深厚的土地情结。从封建社会无田无地受压迫,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开荒扩地实行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耕地一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源。中国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世界人口,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弥足珍贵的耕地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后盾,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像守住生命那样守住耕地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如何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必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去年7月2日,国务院公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明确耕地保护责任主体,加大了对破坏耕地、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了宅基地管理、审批程序,要求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创新保护措施,让耕地保护更加深入人心。近年来,不少地方探索推行了很多保护耕地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顶山市宝丰县探索建立“田长制”,由县、乡、村领导担任“田长”,构建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织密织牢耕地保护网。宜昌市远安县依托农耕文化做文章,在瓦仓米种植基地开展农事体验、研学参观、亲子互动等田园文旅活动,吸引青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寓教于乐,让他们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潜移默化培养和增强保护耕地、珍惜粮食的意识。这些卓有成效的耕地保护措施值得学习借鉴,应当推而广之、久久为功,让保护耕地成为社会共识。

科学护地用地,让耕地承载更多的美好期望。保护耕地的目的不仅在于守住农田,还应想办法做到良田种粮、田尽其用。目前,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空心化加剧背景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就需要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和利用措施,才能在守住“大国粮仓”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一方面,应加强耕地政策法规研究,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等部门要探索和完善更为科学合理的耕地利用政策,加大农业生产经营支持力度,提高农民和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让广大农民从耕地中收获更多“甘甜”。另一方面,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定不移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动农业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和数字化,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农业产值,提高农田种植效率,努力打赢种业翻身仗,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始终保持严守耕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保护每一寸耕地、珍惜每一粒粮食,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断夯实大国根基,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字:远安县委组织部 李博文

图片: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向殊彧 图片由刘咏燕工作室选送

海报:三峡宜昌网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