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上新” 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圈粉”

2022-06-21 13:23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金睿

近日,三星堆持续上新,金面具残片、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等文物的相继出土,带给大家无限的想象和震撼,“小猪佩奇”“月光宝盒”“健身教练”等文物更是引起网友的无限猜想。从海昏侯墓到徐阳春秋墓地再到三星堆,每次考古新成果问世,都会掀起一波围观、热议,这源于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深深的自信和认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在保护中发掘、传承中弘扬,让传统文化立起来、活起来。

发掘传统文物,需要做好文保工作。对于考古发掘,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一直是一个重点话题。文物由于长时间埋藏在地下,处于缺氧的环境,出土后很容易氧化,造成文物损坏,因此做好文物出土后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三星堆考古首创探方工作舱,配备小型变频环境控制系统、高压微雾加湿系统、采集系统和全视频记录系统等功能各异的考古操作系统和装备,能够确保文物出土后“不毁容”,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貌。做好文物保护,博物馆、研究所、文物局等部门要扛责上肩,不断开发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和保护力度,让更多的文物以本来面目示人。

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培养文化人才。“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人在,文化传承就在,人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需要三五年才能入门、八九年才能出师、甚至十几二十年才能摸到门道,传承时间积年累月,且无法量产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正在被人们忽视、遗忘,落寞地退出历史舞台。传统文化作品虽需要手工制作、无法量产,但其中蕴含的文化赋予其更大的经济价值。应广泛宣传传统文化价值,引领大家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铸魂化人的重要作用,让公众不再以没“钱途”来评判文化工作的价值。要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更多的青年人愿意从事传统文化工作,报考考古、历史等与文化相关的专业。教育部、大学应加大对文化专业的扶植力度,提供更好的教学设备和环境,培养一批文化能人。

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方式方法。想要传统文化“出圈”,创新宣传方法十分重要。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渐渐声微甚至失语,很大程度上是宣传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人们的需求,无法吸引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三星堆“云直播”开启一场全民“沉浸式考古体验”,引起网友疯狂讨论;《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让深藏博物馆的国宝走进大众视野,各方纷纷点赞;故宫研发、创新的文化产品,成为网络爆款。可以看出人们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我们应借助“云直播”,VR技术、综艺节目等新媒体,让国宝、文物更加接地气。传统文化要以开展文化节、民俗活动为载体,充分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互联网+文化”模式,将传统文化宣传出去,将文化产品卖出去。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离不开这种根的意识。考古“上新”、传统文化“圈粉”的背后,正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是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深深的自信与共鸣。加强文物保护,弘扬传统文化,涵养文化根脉,为的是筑牢民族之魂。我们要继续珍存历史、珍爱文化、珍惜文物,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辉煌历史。

作者:秭归县梅家河乡人民政府 周程成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