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起笔 书写“微治理”的“大文章”

2022-05-20 10:59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闵娜

悠悠万事,始于微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必须不断改进治理方式,把社会治理重心放在基层,善于从小处着眼、从末端发力,在细微之处见真功,在堵点源头求突破,积极提升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做好“微治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范式,共建和谐社区、幸福家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民心所向。

做好“微治理”,要强化党建引领,把稳总揽全局的“火车头”。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引航者,要以筑堡工程为载体,让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神经末梢。一是发挥党组织统筹全局的核心领导作用,通过政治、组织、能力、机制引领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和影响,运用联点帮扶、示范带动、集中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政治和组织优势向治理优势转化;二是进一步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夯实社区治理根基,推动治理架构更趋合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趋现代化,引导人民群众更加坚定地相信党、追随党、拥护党,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做好“微治理”,要创新治理机制,破解困扰民心的“烦难事”。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做好“微治理”的大文章,关乎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一是坚持重心下移,完善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健全服务机制,全面推进“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一次性办结”,确保服务精准对接、治理精准落地,以“微治理”实现“微循环”;二是健全矛盾化解机制,做好常态化管理和应急处置的动态衔接。千头万绪的事就是千家万户的事,要善于瞄准人民群众关心的“鸡毛蒜皮”,在“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谈中抓住民生重点。注重关口前移,积极发挥网格员、楼栋长和乡贤作用,涵养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有效提升矛盾调处效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做好“微治理”,要坚持多元参与,培养共治共享的“不宾士”。国家治理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想建好社会治理这张网,要学会逆向思维,用“挖井不忘吃水人”的思考模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遇事依靠群众,培养人民的主人公意识,确保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一是坚持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级基层协商格局;二是培养多元化主体,鼓励支持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志愿队伍、公众个体与政府加强联动协同,探索政企合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新型模式,依托多元力量织密治理网。

做好“微治理”,要坚持法智结合,打造现代化的“数控网”。基层治理面广层深事杂难题多,传统的治理手段已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时势风云变幻,要想防范于初始、防患于未然,在做好顶层设计、全局布控的基础上,要强化法治思维、革新技术手段,善于运用新思路、利用新科技,让社会治理安上智慧的“羽翼”。一是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举报必查、查必有果的监督机制,推进执法队伍法治化、规范化,鼓励运用现代化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科学有效解决基层治理相关问题,确保全领域、全时段、全过程法治保障;二是加快“城市大脑”建设,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场景设置、自动分析、智能调度、信息传送、即时指挥,推进社会治理模式现代化。

在探索基层治理的道路上,我们从没有一刻停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浙江绍兴“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学习范本。迈入新发展阶段,从“网格员”到“楼栋长”,从“平安法治建设”到“雪亮工程”,探索科学与实践、化解矛盾与纠纷的“破题答卷”一直处于进行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排除于微末,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成事之道,谱写国家与社会长治久安的“大文章”。

作者:远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黄雯婕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