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法治教育,助推乡村振兴

2021-12-01 16:04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肖雨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今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要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这对公民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思维提出了较高要求。组织法治教育、普及和传授法律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工程,因此开展法治教育迫在眉睫。

培育人才,强化法治宣讲队伍。我国从上世纪开始,坚持人才下乡、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建立了一支服务农业科技的专业化队伍,在新时代开启乡村振兴工作之际,建立一支服务农村法律工作的队伍也刻不容缓。基层政府要拓宽培养渠道,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以及律师队伍中选派“法治宣传员”,充分利用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优势,让他们成为基层延伸法治宣讲触角,打通法治宣讲“最后一公里”的骨干力量。

更新理念,宣讲内容贴近生活。乡村法治教育旨在提升广大群众的法治素养,营造村风美、民风淳的新风尚,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有关村规民约,因此不能仅仅停留在刻板的法律条规上面。各级法律宣讲部门要把法治宣传和农民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关注大家迫切关心的家庭邻里纠纷、房产过户继承、权益保护实际问题的法律诉求,编写符合农民实际需要的法治宣传手册,让法律宣传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够用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种手段,从而使法治观念深入心中。

拓宽渠道,营造法治文化土壤。很多农户受限于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对法律的理解领悟程度不一,要打造多渠道教育方式,在以往单纯的普法教育的基础上,拓宽教育渠道。乡、村两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通过案例教育、寓教于乐、理论结合实际等多种方式,满足不同群众需求。要深入挖掘优秀乡风文化,营造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法治教育培育法治文化和法治土壤。

理论知识只有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才能发挥它的效用。我们要高度重视基层法治宣讲,答好这一堂必修课,营造“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工作和“十四五”规划铺筑坚实的基础,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秭归县梅家河乡人民政府 田路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