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赋能乡村振兴

2021-10-21 14:15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刘小凡

近日,一场“宜荆荆恩”区域乡村振兴农民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会在湖北宜昌举行,监利“女粮王”、宜昌“柑二代”、荆门“养牛大王”等44名新型职业农民获评高级职称。这是湖北省注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的重要举措。

“谁来种田,如何种好田”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破解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并明确提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新型职业农民”赋能乡村振兴,需要实施让新型职业农民出彩的“实招”“狠招”“硬招”。

在新型职业农民建设上出“实招”,奠定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兴办素质教育和现代农业专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理论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解决农村“脑袋和步伐”不协调的问题,让“土专家”“田秀才”变成适应现代农业和传承技艺的“领头雁”。同时政府为职业农民评定职称后,要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他们更多支持,加强有关职称互认,将他们纳入人才管理范围。要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在优化产品生产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种植协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小户分散经营向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变。要在城镇化浪潮下,吸引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下乡,把土地资源资本化、进而资产化,盘活农村资源,让农民从中受益。

在新型职业农民补齐短板上出“狠招”,瞄准乡村突出问题持续发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历史新阶段。新农民要加快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产前重点抓好高产优质多抗性新品种选育,产中重点抓好高产栽培、生态种养、病虫害防控、农业自动化机械化、生态循环农业等技术及模式的研究,产后抓好新产品开发、加工工艺升级改造、信息化平台以及多元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机制的建立等,形成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依靠智能灌溉系统和物联网农业生产服务,通过电脑终端实现“一人管理万亩农场”;依靠电子商务让农产品有序地流通于线上线下和海内外;推动农村金融、“农金村办”等金融改革,让农民在家门口一站搞定农资贷款等业务,实现“智慧农业”。

在新型职业农民精准施策上出“硬招”,培育乡村地区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坚持政策和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等优势产业集群,生产农业精品,促进富民兴农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通过旅游+、生态+、文化+等模式,促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打造有效益、有文化、有内涵、有创意的农村特色精品产业。

农民,从身份走向职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新型职业农民”赋能乡村振兴是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作者: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人民政府 王丽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