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抚党史页,细嗅友善香

2021-04-20 15:20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覃江云  审核:王林

党史漫漫如星河,徜徉其中,身心俱丰,而其中涉及的友善细节如同北斗七星一般明确,给迷茫的人不断指明前行的路。友善是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简单的礼物,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准则之一,可见友善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细细品读党史,不难被觉醒年代中关于友善的点点滴滴深深感动,于现今生活、工作中如何维系更和谐稳固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外医驰援献生命,莫欺新。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期间,多位国际友人不远万里、不辞辛劳来到敌后抗战根据地,有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德国医学博士汉斯·米勒、美国医学博士马海德、印度医生柯隶华等,1939年11月反“扫荡”作战中白求恩大夫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不幸感染中毒,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这些外医带着友善和信念初来乍到,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刀耕不辍,中国人民以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持续敞开的胸襟回敬友人的善与义。

半床被子情谊真,莫欺生。红军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行进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红军纪律严明早已被百姓熟知,但萍水相逢借宿一宿便以保命装备为报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大善正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法宝。笔者至今对一件事记忆犹新,一辆装满零食的小货车来到了老家小街,附近居民慢慢聚集到小车周围,见是外地人大家心安理得地边吃边选,最后是吃的比选得多、选的比买的多,商贩见这架势只能沉默无语、无奈离开。从那以后,那辆车再未出现在故乡。大善和小利时常在我们心中碰撞纠结,似乎爱占小便宜逐渐成为了一种共识,它像借口,像是不友善的遮羞布。

前辈不惧挑扁担,莫欺善。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到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由于粮食不够,常要抽调人员下高山走陡路去挑粮,来回五六十里,朱德同志每次也是跟着战士们一块儿去,战士们见朱德白天挑粮、晚上挑灯十分辛苦便藏起了朱德的扁担,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简单八字,字字千钧,朱德同志不以领导自居,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同心同德,这份友善是对战士们的宠爱,也是对解放事业的崇敬。当今社会人与人的相处不如从前友善,在单位中会遇到这样的事,一名员工因为工作失误被领导批评,之后与同事说话时自我定位不清晰,将领导的语气照抄照搬只顾着发泄自己的情绪,徒留善良的同事原地待机、默默消化。脾气人人都有,在工作关系中善良的人总会主动退步并承受更多,这份退步和承受其实是对团队凝聚力、执行力的蚕食和伤害,毕竟兔子急了也咬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优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沙瑞金书记口中的一句“达康书记”是对上下级关系回归友善与真实的号召,良性的人际关系都需要友善作为润滑剂,没有人需要为另一个人的不友善买单,不惹事不怕事的民族态度可以是日常言行的最好参照。团队中常见的是说的少做得多的“老黄牛”,警惕“病牛”、“疯牛”的出现,将“素质税”缴纳划入年终考核范畴,逐步建立以制度管理人格的体系,以此拴住“疯牛”的鼻子,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促成团队进步,星星点点的友之举、善之语能让团队呈现众星烘月的繁盛。

古人对友善的理解也值得学习,有“上善若水”的深意,也有“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的诗意。友善归根结底存在于一言一行、一笑一颦中,忍住一时之气、摒住一时之屈,用友善和理智保护自己和他人,避免付出更多的情感和情绪成本,以换来更温暖、彼此更容易承受的结果。读党史、品古文,能遇见最好的友善和更好的自己,善良的心仿佛太阳,能发光,能让万物散发芳香。

作者:下堡坪乡人民政府 赵必海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