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 服务提质 以“店小二”姿态优化营商环境

2021-01-20 09:28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刘小凡

2020年12月19日,以“宜人服务”为主题的宜昌市2020年劳动竞赛决赛在夷陵饭店举行

2020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CCTV1报道“宜昌健康码”推广使用

2020年11月18日,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开园

宜昌大数据产业链展示平台

2020年11月宜昌市荣获“第十届(2020)中国智慧城市数慧应用创新奖”

2020年12月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荣获“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2020年,全市上下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对标对表一流,深化新一轮“放管服”改革,强力推动大数据战略实施和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切实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促改革 利企便民惠民生

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业务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推深做实“六多合一”改革,加快“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政府。

“六多合一”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以充分集成模式和机制破解审批流程和事中事后监管难点堵点,为项目快准建和企业快准营注入强劲活力。“多规合一”向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区和宜都市拓展延伸。77个项目享受“多评合一”成果,平均每家企业省时45天、节约成本20万元。“多审合一”推行“多部门联合审查”为“一个部门多项审查”,审图时间压缩至7-12天,提速30%。“多验合一”分类优化验收流程,229个项目实现联合验收。“多证合一”推行“58证合一”和149项涉企经营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多管合一”重点推进柏临河流域和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综合执法。市县两级322个部门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2020年11月,宜昌“六多合一”改革获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一网通办”领跑全省

聚焦流程、材料、时间、跑动“四减”持续发力,全市办件时间总体压缩78%,100%事项按期办结,99.8%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市级“网上办”事项1664项,“马上办”事项785项,一次办事项1671项,“就近办”事项276项。完成市县乡村四级统一受理平台部署上线,同步推进市县大厅综合窗口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市级大厅80%以上事项实现“一窗办成”。开通湖北政务服务网“一事联办”主题12个,主题开通数和办件量居全省前列。

“1233+74”改革优化提升

开发企业开办“一窗办”系统,实现企业“注册登记”等6个事项“一窗受理、一表申报、并联审批、一天办结”。食品经营许可等5类行政审批事项推行“先证后核、证照同步”,实现准入即准营。建成不动产“e登记”网上服务大厅,实现22项高频服务事项“零材料、零跑动、零见面”。在自贸片区出台“交地即交证”、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工作流程,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开通“全城通办”,推行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联动过户办理。建立“市级领办、市区联动、全量对接、统筹推进”代办服务机制,为677个工程建设项目1181个审批事项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工程项目审批从立项到验收压缩至最短15个工作日,最长74个工作日。兴办中介超市,将水电气报装纳入一网通办,实现水电气全流程网上报装和审批模式,9月28日,全省现场会在宜召开推介宜昌经验。

政务公开走在前列

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完成13个县市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编制、栏目设置和信息发布工作。按照“一站登录、一号登录”要求,建立用户中心,实现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市民服务热线网络平台、湖北政务服务网无缝对接。完成全市政府网站IPV6改造和集约化建设。2020年12月15日,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第十九届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宜昌市人民政府网获全国地市第10名。建成市级政务新媒体运行管理平台,完善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政务新媒体由721个减少到402个,全市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运行。

优环境 市场主体迸发活力

聚焦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全员实践“宜人服务”理念,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切实让服务对象从政务服务中感受到营商环境的变化。

打造一流“宜人服务”环境

逐项落实首席代表、提前5分钟到岗、一次性告知、窗口无否决等八项措施,严明“十必须十不准”,努力打造一流的速度、宜人的温度。坚持窗口“月讲评”、局长驻窗制,2020年开展局长驻窗116次。发布《宜昌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实施办法(试行)》,完成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与省“好差评”系统对接,实现线上线下即时评价。组织2500余名干部职工开展“体验群众网上办事,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活动,通过换位体验找差距、换位思考优服务。

推行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宜昌模式”

深度整合全市群众诉求受理渠道、多方式整合热线号码,通过“多个入口公开接收、统一调度闭环处办、媒体跟踪公开监督、加强数据分析促进服务提升”,创新打造“12345热线电话+全媒体服务”深度融合的“12345”综合服务平台“宜昌模式”。2020年热线受理群众诉求236745件,按期办结率98.49%,综合满意率97.74%。

创新开展满意度调查活动

聚焦客户体验和用户思维,全面掌握市场主体第一评价,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决策参考。采用抽样调查、网上问卷方式连续两季开展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调查活动,随机抽取740家企业分别对市直41个部门单位和20项公共服务核心指标进行评价,全市营商环境总体满意度达98.78%。

深化“宜人服务”劳动竞赛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联合市总工会、市妇联开展“宜人服务”劳动竞赛活动,市县乡村500多个政务服务窗口、1000多名选手参加。围绕“宜人”的服务环境、服务温度、服务速度、服务网络、服务创新五大方面比服务、比质效、比创新。54名“宜人服务之星”和34个“宜人服务之窗”脱颖而出,充分展现了尊企敬民、精细精进、改革创新的“宜人服务”良好风貌。

强体系 公共资源交易再提速

聚焦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建设,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着力构建“一体化”交易体系,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行业”联动监管,强化制度体系保障。

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公信力

严格执行《宜昌市落实管办分离体制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监管暂行办法》,修订和完善全市公共资源进场交易目录,建成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的网上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加强评标专家管理,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推动远程异地评标、“不见面”开标常态化

采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江苏、浙江及省内等10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入选省优化营商环境第一批典型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对所有进场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开标活动采取“远程不见面”方式进行,实现开标“不见面”、投标“零跑腿”,入选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第五批创新案例。

添动能 数字经济加速领跑

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全面谋划宜昌“城市大脑”建设,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丰富拓展场景化应用,以数字经济赋能宜昌高质量发展。

健康码应用创新创先

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支撑,省内率先上线宜昌市健康码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全市“湖北健康码”领码、转码、用码、管码全周期管理应用,系统自动关联个人身份证照片,扫码无接触、核验零风险,后台数据可在分秒之间完成密切接触者溯源,得到省委、省政府简报推介。全市365万人手机申领健康码,49690个小区、公共场所等卡口实行出入扫码、“码”上通行,累计扫码通行2.4亿人次。

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开园运营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集聚、创新融合的运营思路共建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11月18日开园运营,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医疗健康(深圳)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和科研院所正式签约入驻,共同推动大数据企业创新大数据应用,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发挥三峡区域清洁电能、安全区位等优势,建设区域性数据中心集群和智能计算中心,总投资55亿元的三峡大数据中心一期(东岳庙)项目开工建设。

智慧宜昌建设成果显著

强力推动大数据战略,出台《宜昌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规划(2020-2022)》。立足智慧城市建设“大统一”体制优势,不断建强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推动数据归集。探索社区“微治理”模式,数据赋能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不断完善智慧医疗、市民卡、老年优待证、高龄津贴申报、养老资格刷脸认证、学生网上报名等一系列智慧民生应用,逐步建立市县乡村(社区)四级智慧政务服务系统、智慧网格全覆盖的社会治理体系、以市民为核心的智慧民生体系。2020年11月,宜昌市荣获“第十届(2020)中国智慧城市数慧应用创新奖”和“2020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荣誉称号。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湖北三峡云计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宣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