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论英雄 寸土生寸金——宜都市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2-12-11 08:47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肖雯瑶  审核:金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雷巍巍

入冬,成群的中华秋沙鸭飞抵长江官洲岛越冬。和中华秋沙鸭“携手”前来的,还有11只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黑鹳,它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长江官洲岛首次出现黑鹳集体到访。

对比鲜明的是,珍禽青睐的长江官洲岛,紧邻宜都化工园区。

宜都,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68位。去年,宜都GDP突破800亿元,亩均GDP达38.12万元,居全省前列。人均GDP达21.78万元,为湖北唯一跻身2021年全国人均GDP十强的县市区。

宜昌市政府副市长、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宜昌立下长江大保护的生态规矩,为宜都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过去5年,宜都率先启动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腾笼换鸟”,传统产业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大幅提升,让各类珍禽为生态发展“投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从经济体量到经济质量,一场由内而外的产业重塑与强县变革,在宜都全面铺展。

“亩产论英雄”,造就一批“亩产冠军”企业

亩产值有望冲上4亿元!连日来,这条消息不胫而走。

刷新这一数据的,是东阳光年产8200万支胰岛素注射剂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4亿元、占地10.5亩,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3.7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是宜都六大支柱产业中,最具“亩产”效应的产业之一。

“指挥棒的变化,推动了宜都从过去粗放发展的老路,向新兴的高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倒逼寸土生寸金。”宜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夏明海说,思想上的指挥棒是长江大保护,而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就是“亩产论英雄”。

红花套镇是宜都装备制造传统重镇,近两年摇身一变,成为单面涂布白板纸的全国重要输出地,湖北长江汇丰纸业有限公司功不可没。

公司执行经理陈斌介绍,长江汇丰生产的高端印刷品中间纸畅销江苏、浙江、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市场份额40%。公司占地318亩,营业收入达17.2亿元,亩均产出540.9万元,成为宜都企业的“亩产冠军”。

“2020年,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改了考核办法,强调‘亩产论英雄’,从源头防止土地低效浪费。”宜都市统计局总统计师毛泽丹说,拿建设用地来说,过去大家更关注一块土地上的企业数量,现在更关注质量和效率。

从招商到“选商”,产业链推动价值链提升

11月29日晚,东方盛虹发布公告,拟投资186.84亿元,在宜都化工园区建设新能源材料项目。

东方盛虹是全球最大印染企业、国际领先化纤企业、国内四大民营化工龙头之一。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锂电池行业迎来“风口”。宜都发挥磷化工产业优势,重点引进正极材料、电解液、各类添加剂、正极铝箔等项目,锂电池产业链正加速“聚变”。东方盛虹的项目,是宜都引进的第17个新能源新材料项目,该项目建设期2年,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在560亿元以上。

“过去招商,抓到篮子里都是菜,现在按亩算经济账和生态账,不光要含金量,还要含新量和含绿量。”宜都市招商局党组书记王序桂介绍,宜都编制了19张细分产业链招商地图,重点瞄准高端氟化工、硅基材料、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生物医药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等,奔赴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等地精准“选商”,重点引进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和500强企业。

眼下,宜都已形成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其中,新能源新材料实现工业产值297.1亿元,居六大产业之首;精细化工实现工业产值233.3亿元,同比增长55.7%,为宜都增长最快的产业。

2021年,宜都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较2017年增长64.4%。用电量突破53亿千瓦时,居全省县市第一。

“腾笼换鸟”,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

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宜都化工园,是宜都“腾笼换鸟”的一个缩影。

“园区对智能制造装备、高端新材料等方向的49类项目重点优先供地。”宜都市经济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邓世春介绍,去年我省对“亩产论英雄”提出了一系列硬指标,进一步加速了宜都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级氯化钡,纯度高达99.99999%,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级氯化钡生产基地,60%产品出口日本、欧洲。公司副总经理魏风云说:“我们拿下了35项技术专利。一块来自陕西的原矿石,身价在这里翻了10倍。”

靠技术创新,宜都市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化工厂,“逆袭”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供应商之一。

今年,宜都化工园42个新入园产业项目总投资达407.28亿元,其中11个项目已建成投产,20个在建项目将在年底试产。预计到203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宜都化工园已跻身全国第五批绿色园区。

宜都市科技局局长沈锡阳说,宜都作为山区县市,土地资源有限,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2年,宜都高新技术企业仅有13家,2021年达到107家,增长了7倍,今年将突破140家。

“宜都没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但企业的研发投入在不断增加。”沈锡阳说,2012年,宜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66%,2021年达到2.9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宜都通过科技部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