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宜昌“山中宝” 变成“特中特”

2021-05-28 10:22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朱云  审核:龙怡洲

山上柑橘挂枝头,树下土鸡觅食,山腰连片中药材……宜昌市倾心培育农村特色产业,促进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举措落地生根,实现村村都有主导产业、户户都有致富门路,一幅幅“生态好、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开。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5月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登上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脐橙种植基地,连绵起伏的梯田上,一颗颗浑圆金黄的橙果挤在枝头,微风拂过,橙香馥郁。秭归县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发展柑橘优势产业,目前全县约有18万人种植脐橙。

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70%,宜昌挖掘“山中宝”,打造“好中优”“特别特”农产品,培育柑橘、茶叶、中药材、林果、畜牧等特色产业,带领群众稳步增收。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扶持培育带动增收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等产业。截至目前,全市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1418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56家,专业合作社8000多家、家庭农场3062家,主导产业基本实现了龙头带动。

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市柑橘、茶叶、蔬菜、中药材、小水果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600万亩,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村。五峰中蜂产业扶贫案例入选110个“全球减贫最佳案例”;长阳木瓜被评为中国退耕还林最好样板;秭归脐橙品牌价值27亿元,蜚声全国。

“黄茶产业园区建好后,村民们入园区务工的同时,借助农旅融合,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远安县鹿苑黄茶生态产业园区负责人、鹿苑村党支部书记刘孝明信心满满地向记者介绍。通过打造“现代农业园区+产业扶贫基地+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振兴示范点,脱贫户人均年增收超过1500元。

宜昌市实施“五个一”的发展产业措施,即紧紧围绕每村一个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一套技术帮扶方案、对接一个市场主体、落实一笔产业发展资金、办好一个示范样板。市里出台金融扶持政策,落实小额信贷措施,累计实现小额信贷7.89万户、24.95亿元。加快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带动模式,通过订单生产、就地务工、股份合作等方式,打造生态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产业链,把农户嵌入扶贫产业链条,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村各类产业发展更好惠及农户。全市纳入帮扶的40多万农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506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11204元。

脱贫之后,积极搭建载体,通过电商助力、云上年货节等一系列精准帮扶,为农产品销售找出路。线上线下齐发力,开展电商产销对接,全市组织75家农业电商主体与148个贫困村实现产销对接,通过直播带货、院士代言、农超对接等方式,柑橘、茶叶、蔬菜等优特农产品消费总额超过21.3亿元,实现量价齐升。

记者 刘胜 通讯员 黄涛 宜夫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