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华阳化工“三级跳”

2021-04-08 09:50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闵娜

4月6日,宜都化工园。挖机奋臂,塔吊飞旋。

园区一隅,宜都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现场,崭新厂房拔地而起,生产线进入联调联试。这是宜都首个搬迁入园企业,正全力冲刺4月下旬投产试车。

华阳化工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化工厂,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供应商,用22年时间“三级跳”,跑出一条不断上升的完美曲线。

“当时账面上仅有20万元现金”

“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每个人都很彷徨。”时间回到1998年,当年25岁的廖全红是枝城电石厂财务科工作人员,工厂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逐渐失去竞争力,面临破产境地,让工人们不知所措。

“跟我干吧!”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时任该厂销售经理的徐明华站了出来。“我们齐心协力,一定会闯出一条路来。”徐明华身上的勇气与豪气,点燃廖全红的希望与梦想。和廖全红一样的,还有81名工人。

1998年7月,投资170万元的宜都市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枝城镇白石坡村另起炉灶,喜庆开张。徐明华任总经理。公司成立之初,产品如何选取、销售怎样定位,徐明华深思熟虑。老东家生产的双氰胺助剂用于生产工程塑料,产品曾出口东南亚等地区。“我们对该产品相对熟悉,工艺又对外公开,生产起来更容易。”徐明华决定从双氰胺产品入手闯市场。

然而,市场风云瞬息万变。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不少企业打起价格战,生产成本难以承受,华阳化工出现经营困难。

致命打击接踵而至。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华阳化工海外市场损失惨重。“当时账面上仅有20万元现金,不能再亏了,不然就没了翻身机会。”首战出师不利,徐明华来不及消沉,努力寻求东山再起的路径。

关键时刻,宜都市政府伸出援手,把位于驿马冲村的油脂化工厂提供该公司使用,厂房租金分5年付清。“回头想想,这剂强心针来得真及时!”华阳化工副总经理廖全红感叹。

“我们一分钱都不能让步”

2000年10月8日,华阳化工搬到驿马冲村。

从白石坡村到驿马冲村,工人从81人降至18人,很多人选择离开。“我们留下,就要干出一番事业。”徐明华给大家鼓劲。

企业要想活下来,得有竞争力强的产品。“原产品纯度不高,同质化严重,我们不能再走老路。”徐明华跑上海、到武汉,向化工专家寻求技术支持。经过两年多摸索,华阳化工锁定二苯甲酮紫外线吸收剂产品,并耗时一年多研制成功。

该产品一面市,很快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2002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达940多万元,纯收入30多万元。

能否打开海外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当时,互联网在国内刚刚兴起。华阳化工销售人员“广撒网、多敛鱼”,先在全网搜索有产品需求的企业,再向企业发电子邮件推介产品。数万封电子邮件石沉大海,直到一年后的一天,该公司收到韩国一家企业回信。没多久,韩国人专程赶到宜都,走进华阳化工公司“验厂”,对产品样品十分满意。签约前,他们却增加了一个条件:每吨从7.5万元降价至6.5万元。

“产品品质决定市场价格,我们一分钱都不能让步!”有过价格战前车之鉴的徐明华格外敏感,态度异常坚决。韩国人见砍价不成,拂袖而去。车行至汉宜高速潜江服务区时,韩国人给徐明华打来电话,称价格可以接受,货量从3吨增至5吨,而且要加急发货,空运至韩国。这一次,徐明华爽快地答应了。事后他解释,空运成本增加了10万元,“运费成本是企业让利,产品绝不能贱卖,我要的就是市场话语权。”

华阳化工一举拿下韩国市场,进而打开欧盟和美国市场,公司步入发展快车道。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004年后,华阳化工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2006年,华阳化工投资1500万元在驿马冲厂区建设国内首家紫外线吸收剂GMP车间,生产工艺再上新台阶。2007年,公司投资8000多万元,在龙窝厂区新建年产8000吨紫外线吸收剂系列产品项目,华阳化工成为欧美高端日化市场二苯甲酮原料供应商,产品整体向中高端迈进。

“我们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徐明华说,公司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成功开发水杨酸类、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系列产品,产品不断更新迭代,国内行业龙头地位更加稳固。目前,该公司16个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话语权,单价从10多万元到150多万元不等,并为客户提供定制方案,研发高端化妆品配方原料,实现与客户联动发展。

2008年,该公司销售收入首次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

2017年,华阳化工面临重要抉择。宜都市实施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计划,以按期实现沿江一公里化工企业“清零”目标。华阳化工属搬迁对象。

“公司不少设备还在使用期内,一旦拆除,就无法再安装,只能报废。”有人算起成本账。

“必须搬!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我们没有退路!”徐明华当机立断。

2017年7月,华阳化工启动项目搬迁,成为宜都首个搬迁入园企业。历时3年多建设,占地200余亩的新厂区在宜都化工园拔地而起。廖全红介绍,目前项目一期设计产能8300吨,已完成进度的90%,4月份具备试车条件,预计10月份全面投产,年产值将达4.5亿元。二期年产600吨紫外线吸收剂系列产品项目进入工业设计阶段。三期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产值规模将达10亿元。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