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宜昌: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

2020-11-28 08:15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刘小凡

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大江东去,奔流入海。“五新”新使命,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记录荆楚沿江城市的新担当、新作为。

“这一两年,巡江时能经常看到江豚。上个月还看到‘一家三口’跃出水面嬉戏,非常开心。”11月23日,宜昌市渔业协巡队“护豚员”谢顺友坐在巡护船上感慨,“真没想到,儿时记忆中的画面,还能再出现。”

破解“化工围江”,宜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长江大保护,转变发展方式,破题高质量发展。

2019年以来,长江干流宜昌段3个断面持续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鱼儿畅游、“江豚逐浪”。

宜昌市提出,下一步,将践行“五新”使命,奋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转型示范区,用实际行动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产业链闭环 园区零排放

11月24日,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区。

“我们所用的蒸汽和原料甲醇,均来自园区内的三宁公司,全程管道运输,减少了危化品运输中的环保风险。”湖北宜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刚说,这一园区内“闭环”,每年为公司节约运输、能源成本2000多万元。

枝江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熊剑鸣介绍,园区已形成20条成熟的产业链闭环,园区基本实现废物全利用和零排放。

宜昌聚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朝晖介绍,作为迁至姚家港化工园区第一家建成投产的化工企业,公司产能扩大7倍,产品种类翻了3倍,销售范围从宜昌覆盖到长江流域,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水处理剂生产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是简单地物理搬迁,而是‘涅槃重生’。”

2017年开始,宜昌对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实行“关改搬转治绿”,今年底将按计划完成。今年10月,作为宜昌化工产业主要承载地的姚家港化工园、宜都化工园,双双跻身国家绿色工业园区。

从2016年到2019年,宜昌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产值比重从18.6%提高到36.2%。今后,姚家港化工园将在园区推广智能工厂模式,加快5G在人员、设备、产品中的运用,进一步推动园区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水更清,天更蓝

11月18日,黄玉平又来到点军区艾家镇的江边,“这树、草长得多好,完全看不到化工厂的痕迹了。”

这里曾是黄玉平工作了22年的田田化工厂区,是宜昌市第一家关停的化工企业。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吴辉庆介绍,治理田田化工厂区土壤共投入3000多万元。

沿长江两岸,宜昌已复绿178公里,关闭非法排污口26个,采砂场134家,非法码头151家。

66个经营性码头全部完成岸电桩改造。今年前10个月,三峡坝区共为2223艘次船舶提供岸电145万千瓦时,替代燃油341吨,减少有害物排放1073吨。宜昌还在全国首创APP“净小宜”,解决船舶垃圾等转运处理难题。

2019年以来,长江干流宜昌段3个断面持续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

生态环境部通报,今年1至9月,宜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3%,较去年同期上升21.3%,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一。

吴辉庆表示,下一步,宜昌将进一步执行好长江大保护联动执法机制,严控非法码头反弹,加快岸线修复,加强工业企业排气监管,加快建设工业园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持续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

建设化工产业绿色转型示范区

站在新起点,宜昌市提出,推进建设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转型示范区。

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丁庆荣介绍,宜昌将把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集中力量支持化工新材料、精细高端化学品等加快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补齐短板,打造世界磷化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更大范围的合作已经牵手。宜昌、荆州、荆门联合申报的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已形成精细磷化工为主,配合煤-氟-硅-钙-盐-石油化工的完整循环产业链,在技术上总体国内领先,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6种产品产销量全球第一。这一产业集群已通过2020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项目初赛,下月将角逐决赛。

“这将为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绿色转型提供新的平台。”丁庆荣表示,该产业集群计划通过常态化区域协作,制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引导集群绿色转型、协同发展。

《湖北日报》2020年11月28日01版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