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以自然资源力量服务先行区建设

2024-03-04 09:51 来源:人民网  编辑:郭晓晖  审核:熊鹏

湖北被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幕阜山环绕,是长江、汉水冲刷出的“鱼米之乡”。湖北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

近年来,湖北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有力有效打好自然资源“九大战役”,为全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了坚实支撑。

牢记“国之大者”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湖北省坚持“藏粮于地”,持续推进流失耕地找回工作,坚决守住6925万亩耕地和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粮食产量连续11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力量。

仙桃市三伏潭镇李台村,农家院墙上“增加一分地,留与子孙耕”的标语格外醒目。此前,李台村违规占用耕地建苗圃基地,卫片执法发现后,现场勘测面积达615亩。

耕地必须实至名归。三伏潭镇委镇政府和李台村工作人员紧急行动起来,迁移树苗后收回土地。三伏潭镇实施地块复耕,将旱地改造成水田,原来只种一季的田地开启种植“油—稻—稻”模式,农民亩均增收1000元。

农田就是农田。荆州市广泛动员力量,紧盯短板抓整改,找回耕地12.47万亩;襄阳市加大奖惩激励,对整改进度后三名的县市区暂停受理建设用地报批,形成倒逼机制。

湖北严格“两平衡一冻结”“红黄牌”制度,对问题较为严重的5个市(州)、12个县(市、区)集中约谈,主动与纪委衔接,将问题清单转化为监督清单,做实专项监督。通过整地、换地、造地,多措并举找回流失耕地144万亩,守牢守好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打好严守底线的阵地战。

守住生态底线

春日下的湖北省枝江市金湖水天一色,人们漫步于金湖湿地公园中,享受美好时光。被誉为“长江经济带美丽湖泊”的金湖,在2012年前还只是个发展养殖业的湖泊,水体被严重污染。

枝江市金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制定流域系统治理方案,统筹实施流域源头减污、退渔还湖、水系连通等各项措施。同时,采取“水生植被重建净化水质”技术,连续3年共种植沉水植物种子34.7万公斤,重建湖泊水体水生植被群落。

金湖水质由2018年的劣Ⅴ类水提升到2022年的Ⅳ类水,局部区域优于地表水Ⅲ类水体。随着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大量珍稀鸟类回迁到此。如今,每年有上万只灰鹤、野鸭在金湖越冬,须浮鸥、水雉、白鹭等170多种鸟类在湖畔林间繁衍。

为了有效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枝江市建立水质考核奖补机制,通过印发《金湖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金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系统布局金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划定金湖周边约1500亩的陆域保护红线范围,以空间底线管控流域各类建设活动;出台《金湖流域水质考核奖惩生态补偿办法》,通过生态奖补机制持续引导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

通过全域系统治理修复,金湖从昔日的“臭水湖”蜕变成生态宝地,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长江马拉松,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帆船、桨板比赛等国际国内赛事相继在此举行,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服务高质量发展

2月29日,湖北省峡口塘水电站工程、竹溪南北水系连通(鄂坪调水)工程等2个项目通过自然资源部会审会。截至目前,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一季度已服务14个重大项目通过自然资源部会审会,涉及面积3.58万亩,投资1086亿元。

湖北围绕服务保障经济发展,用地要素保障持续发力,“盯着项目干、围着项目转”,今年1月,襄阳市樊城区成功挂牌出让一宗土地,土地面积142.5亩,出让成交价款1.71亿元;1月,咸宁桂花至汀泗高速公路(咸宁南外环)项目正式用地仅11个工作日通过自然资源部会审,项目涉及咸安区用地面积2166亩,是2024年全省第一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用地通过部审的项目;2月21日,荆州市高新区一宗工业用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成功出让,用于建设石油机械零部件全自动化生产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持续优化自然资源政策供给,湖北出台《关于深化用地审批权委托改革的通知》《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开展土地招商推介活动900余次,实施云上智能选地,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线上“土地超市”,开发“数字土地超市”微信小程序,推动土地要素与发展需求快速匹配、深度契合。

此外,湖北持续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探索存量换增量、地下换地上、资金换空间、技术换空间、数据换空间等“五换”经验,全力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2023年盘活存量地38.59万亩,让沉睡的资源重新焕发生机。(人民网记者 王郭骥)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