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降低企业成本

2023-09-12 11:13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闵娜

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思想障碍、政策障碍、体制障碍,是新经济时代的呼唤,更是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同时,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转型,以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为突破口,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严把“三关”,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积极探索

多年来,企业融资成本高、负债重,营运成本居高不下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大障碍。为此,市国资委引导企业严把“三关”。一是严把融资成本关,降低资产负责率。先后出台了《宜昌市属国有企业风险防范管理办法》《加强市属出资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企业融资严守“三条红线”,即存量债务本息不得超过经营性资产估值、当年本息支出不得超过当年经营性收入、资产负债率不超过规定的警戒线,有效促进各企业融资方式从过去的短期融资向长期融资转变,从银行间接融资向争取上市、发行债券、市场化债股等直接融资转变。基本保持企业债务与营业收入、盈利能力相适应,举债额度与偿债实力相符合。二是严把公开招标关,公平竞争降成本。通过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纪检监督、财务监督等手段,严格管控工程项目招标,材料、设备采购招标,服务和特许经营项目招标,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和信息披露程序,在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竞争中最大化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三是严把债务清偿关,轻装上阵谋发展。在增强债务偿还意识的同时,狠抓资产负债约束规定落实,坚持有融资必有偿债能力和具体偿还计划,定期清偿历史性债务,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

正确研判形势,把握优化营商环境主动权

从外部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银行不断加大放贷清收力度,金融机构更加注重资金营运效益。一些偿还能力不强的企业只能通过土地房产抵押,高利率争取商业性贷款,加上不断上涨的融资担保费、融资咨询费等,企业负债只会越来越重。原材料价格和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上涨。从年初开始,包括钢铁、水泥、煤炭在内的大宗商品出现涨价。同时,人们对工资待遇需求越来越高,人力资源成本将不断提高。

从内部看:一是融资风险管控难度依然存在。过去有的企业为了扩规模、上项目,不惜高利率进行商业贷款,虽然项目如期竣工,但因还本付息,较长时间难以见到效益。有的企业为了还本付息,借新账,还旧账,影响企业营运质量和效益。二是成本管理精细化不够。过多重视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忽视投产前对供应商、采购地的选择,对各种营销手段缺少鉴别力,难以实现货真价实。有的注重管理费以及材料费等金额较大的项目成本控制,忽略小项目成本控制。有的注重固定成本以及当期成本的控制,忽略长期成本管理。还有的经营者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专属的工作,细化实化不够,统计不全,致成本管理信息失真。

多措并举,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新形势下,以投资拉动、政策推动、外部资源配置为主的发展模式,将逐步向重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以管理技术和内部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的模式转变。必须坚持“成本管控、效益优先”不动摇,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做强做优。

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战略,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贯彻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将成本管理贯穿全过程,强化法规治企,制度治人,对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过程、产品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的成本管理予以重点关注,从成本分解、核算、分析、控制、考核等方面着手,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细化实化管理措施。加强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根据企业的特点,做好成本预算与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工作,确保成本管理不走过场、不漏死角,严防效益在企业营运中流失或隐性流失。

实施全面成本预算战略,力促成本管控向下延伸。传统的预算与成本预测往往只掌握在经营管理层中,基层车间、班组职工了解不多,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生产环节往往忽略成本管控和盈亏平衡点。要通过全面成本预算,创建层次清晰的成本管理体系,让各个层级明确职责,知晓目标,健全考核机制,实施必要奖惩,激发各个层级严管控、降成本的积极性。

实施多渠道融资战略,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条件成熟的企业可通过实施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实力实现上市融资。发行中长期债券和推进市场化债转股来降低成本、减轻负债,促进企业市场化转型。要坚持量力而行,积极争取利率较低甚至无息的政策性融资,压缩高利率的商业性融资。

实施精细化管理战略,挖掘企业降成本潜力。一方面,强化采购成本管理。建立完善物资采购体系,以制度化、规范化做到公开透明,公开实施招投标,精准实施采购,严禁暗箱操作,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比质比价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管住经营成本。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化解复杂难题,对经常性费用进行定额预算管理,对特殊费用强化制度约束,严格审核和批准程序,抵制不合理的成本支出。

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加快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压减管理和生产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加快创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成本指标体系及控制目标,规范人力资源的成本分析评价方法,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以高效率促进和推动企业发展。

(宜昌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黄智华)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