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聚”功夫 推动宜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

2022-12-26 17:2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肖雯瑶  审核:熊鹏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入深化拓展的新阶段,要在“聚”字上下功夫,通过文明实践活动聚神聚魂,聚能聚力,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

创新理论宣讲“聚神”,发挥引导群众的作用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任务,引导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新形势下要适应网络化、对象化、分众化、差异化趋势,更接地气搭建起科学理论与群众连接贯通的桥梁。一要丰富内容供给。聚焦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聚焦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制作宣讲课程、公益广告、短视频等,满足群众学理论用理论的多样化需求。二要壮大宣讲队伍。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宣讲体系,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讲,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讲,百姓宣讲骨干常态讲,青年讲师通俗讲,引导基层群众自己讲,打造理论宣讲复合队伍。三要创新话语表达。通过方言土语、地方文艺、“大喇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理论讲透讲活,提高渗透率、增强感染力,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进寻常百姓家。

依托城市文化“聚魂”,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以“文化”涵养“文明”。一要做强“红色文化”文章。宜昌作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拥有许多红色资源。要深挖红色资源内涵,打通全市“文明实践阵地+红色文化场所”,打造红色教育高地。二要做优“绿色文化”文章。宜昌是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生态环境优美,绿色资源优势明显,要围绕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生态+”上做文章,为宜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三要做亮“特色文化”文章。要依托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三峡文化、巴楚文化,“诗歌之城”“钢琴之城”“读书之城”“爱乐之城”等闪亮的宜昌文化名片,通过系列节庆活动、城市品牌塑造,让文化融入市民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

弘扬时代新风“聚能”,发挥成风化俗的作用

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阵地属性,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汇聚社会正能量。一要强化价值引领。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传承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谱系,唱响时代主旋律。二要强化榜样引领。开展道德模范、宜昌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选树活动,开展“道德模范走基层”活动,深化“致敬最美宜昌人”主题公益活动,通过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人们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三要强化风尚引领。持续深化“三村四美”乡风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狠刹农村“人情风”专项治理行动,健全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破除陈规陋习,涵养文明新风。

做实志愿服务“聚力”,发挥凝聚群众的作用

围绕宜昌打造“志愿之城”的目标,做实志愿服务,将群众中蕴藏的力量激发出来,将民间闲散的力量凝聚起来。一要广泛动员,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既要发挥党和政府在志愿者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又要积极吸纳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构建数量充足、来源广泛、结构多元的志愿者队伍,力争到2023年底,全市注册志愿者占本地常住人口比例30%以上。二要选树典型,培育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一批志愿服务工作室,持续深化“三峡蚁工”“出租车爱心送考”“长江哨兵”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建设。建立“好人+志愿服务”模式,形成好人和志愿服务共促共进良性循环。三要悉心关怀,健全激励嘉许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建立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制度,给予志愿者星级评定、积分兑换、宣传表彰、优惠公共服务等礼遇,提升全社会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姚薇)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