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聚势蓄能

2020-09-23 09:44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刘小凡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四五”期间,宜昌应立足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努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做强实体经济,提升发展驱动力

把做优做强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抓项目、稳投资、兴产业。

不断推进产业转型。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重点产业集群,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依托制造优势、港口优势、开放优势,发展港航物流、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大数据等生产性服务业。

抓实抓牢有效投资。以实施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东阳光国家创新药仿制药项目、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鄂西南(宜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三峡翻坝油气管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轨道交通、白洋港和茅坪港疏港铁路、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等“两新一重”项目,为优化供给结构提供关键性支撑。

有的放矢招商引资。发挥比较优势,扎实开展驻点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精准性与落地率。支持龙头企业从产业链条的缺失环节入手,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补链,从产品附加值、科技、金融、品牌、信息化入手,引进关键性项目强链,以更多大项目、好项目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

突出错位发展,提升区域辐射力

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找准宜昌优势、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区域发展,全力打造“湖北的杭州”。

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战略,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升级示范区。抢抓长三角、粤港澳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机遇,着力打造以枝江、宜都为重点的精细化工产业承载园,以猇亭、宜都为重点的汽车装备制造产业承载园,以夷陵、宜都、枝江、五峰为重点的食品加工产业承载园,争取更多产业或企业向宜昌转移。

深度融入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主动承接武汉、重庆辐射效应,推进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功能互补互促、市场共建共享。实施“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战略,纵深推进三峡城市群建设,把宜昌建设成为全国重要交通和物流枢纽、长江中上游制造中心和创新高地。

积极参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充分发挥宜昌水、空、公、铁叠加优势,加快建设辐射鄂西渝东、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港。依托焦柳铁路,扩大“江铁海”联运功能,对接北部湾,融入陆海新大通道。统筹宜昌自贸片区、宜昌综合保税区、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三峡临空经济区建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创优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

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综合成本最低、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

抓改革,促效能提升。推深做实“六多合一”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系统性重构办事流程、业务流程、服务流程,探索“秒报、秒批、秒办”极简审批模式,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整体质效。

抓整合,促信息共享。完善“一网通办”,推进数据整合归集,打破政务信息交换壁垒,实现一网覆盖、一事联办、一次办成。加快“城市大脑”建设,推进一网统管,逐步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抓服务,促利企便民。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塑造重商、亲商、暖商的政务文化,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不断深化“双千”服务活动,创造性落实援企惠企政策,推动政策直达“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市发改委 郭康新)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