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刻认识制度优势中坚定制度自信

2020-06-17 08:51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审核:刘小凡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首先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而坚定制度自信。

在绩效对比中认识制度优势

制度的效用,归根结底在于它是否能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这也是我们认识制度优势的一把标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GDP从679亿元跃升至99.1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余额第一、高铁里程第一,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同时,在持续高速增长中,总体上实现了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稳定局面,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这种“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长期作用的结果,是制度优势的直接体现。

2020年伊始,全球遭遇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这场“大考”中,中国通过发挥制度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万众一心的磅礴动力,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在理性思考中把握制度优势

通过绩效去认识制度优势,直观而生动,但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是不够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提供了指引。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而构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体现规律性,具有科学性。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与时代同频共振。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民族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最深厚的价值属性,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这个最鲜明的民族属性。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人民为中心”、以“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根本价值取向,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因而深得人民拥护。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发展性。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扎根于深厚中华文化根基,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同时学习借鉴各国包括制度文明在内的有益文明成果,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发展我们在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上形成的多方面的优势。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市委党校 汪敏)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