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青生物落户宜昌看优化营商环境

2021-02-09 09:11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周云  审核:刘小凡

阅读提要:​长青农药原药及中间体产品项目是在外地签约之后,落地受阻才来宜昌的。因为宜昌高新区的真诚和专业,打消了企业高层的疑虑,双方从接触到签约,只用了一个多月。疫情袭来时,宜昌高新区服务的节奏并没有“暂停”。通过“云评审”,办理了安评、环评、能评、排水规划等手续。复工后,白洋园区、李家湾村仅用10余天,就完成了征收搬迁。随后,供电、场平施工等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高新区“有求必应”的“金牌店小二”精神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去年10月底,一期项目尚未完工,企业决定追加10.6亿元投资,建设二期项目。今年6月,一期工程4个车间将陆续投产。

在外地签约后落地受阻5个月,“转战”宜昌又遭遇疫情、汛情冲击被耽误3个月,但长青农药原药及中间体产品项目落户宜昌高新区以来,硬是抢回8个多月工期,有望按原计划投产。

“得益于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管委会用情、用心、用力推项目,不可能才变成了可能。”长青(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兵说:“这样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对宜昌更加倾心,在一期项目投资15亿元基础上,又追加了10.6亿元投资。”

从审批受阻到一路绿灯——

长青生物落户宜昌高新区

2019年7月,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在外地一化工循环产业园建新厂。但项目落地受阻,一晃5个月过去了,企业高层不得已重新考察选址。

10月下旬,宜昌高新区管委会获得信息,第一时间大员领衔上阵,职能部门靠前服务,齐心协力投身招商一线。

一周时间,双方你来我往,洽谈一步步走向深入。可要素配套、具体选址……这些问题让企业对落户白洋园区犹豫不决。

宜昌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在推介时表示,白洋工业园虽是一张白纸,但它是宜昌市沿江工业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支撑点和核心区。田家河化工片区虽刚获省级公示审批,但产业定位明确,产业规划详细,且征地拆迁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全面开工。只要企业选择落地,确保按约定支持服务项目建设。

受邀前来考察后,企业高层打消了疑虑。余兵表示,吸引企业主要有三点:一是白洋园区对入园企业坚持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循环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让企业感到踏实,没有后顾之忧;二是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人员“承诺即办到”的工作态度,让企业放心;三是双方以“互信”为根本,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领导对企业安全环保等方面提出严要求,其专业性、高标准让企业信服。

为了抢抓时间,宜昌高新区招商人员双管齐下,在完成企业考察后就拟定招商合同,发给企业征求意见,并同步邀请企业查勘项目选址。

前期工作一路绿灯。11月8日,企业收到虚红线;11日,召开立项评审会;14日,企业收到立项批复;19日,确定招商协议;11月底,项目落地正式选址;12月4日,公司工商注册;9日,双方签订协议;20日,总评预审批。

“所有工作都在往前赶,决策速度也很快。”余兵介绍,“在协议签订之前,一张详细的项目推进进度表和责任人清单就已出炉,这张表里的内容是双向的,既有对园区服务部门的要求,也有对企业的约束。”

项目建设争分夺秒——

“抢”回被耽误的8个月工期

想尽办法与时间赛跑?不得不提这样一个背景。

农药是登记制产品,在项目规划建设之初,长青生物便与外商签订了2个产品的销售合同,约定2021年5月投产供货。前期耽误的工期,已让企业十分被动。

场平是项目建设首场实战,打响头炮志在必得。

宜昌高新区对企业实行“承诺容缺制”,让项目建设和手续办理“两条腿”一起跑。没有拿到土地证和规划证,在企业承诺限期补齐相关资料之后,发放临时施工许可证,让项目具备尽早启动条件。

从签约到2020年春节前,宜昌高新区管委会把事项前置办理,与白洋园区办、当地村委会一起做工作,赢得百余户老百姓的支持。仅30天,就完成了征地拆迁协议签订和场平清表工作。

疫情突然来袭,一系列待审批事项却不能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另辟蹊径,只要网上能跑得动的,全部采取视频连线云审批。长青项目的安评、环评、能评均与省市各职能部门视频连线,实现“云评审”。排水规划、招标文件以及各项手续也在疫情期间陆续完成。

2020年4月26日,长青成为省内首家获得能评批复的项目。7月22日,成为宜昌高新区首家通过市级入园评审的项目。

在余兵看来,“云评审”是开先河的举措,宜昌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顶住各方压力,争分夺秒推进项目建设,让企业十分感动。

更让企业感动的是刚刚复工,在李家湾村党支部大力支持下,白洋园区仅用10余天,完成47栋民房、118户、660亩土地征收和200座坟墓迁移工作,净地交付场平。

“困难面前拧成一股绳,这样的节奏、作风,还是第一次看到。”余兵说。

随着复工复产脚步加快,项目紧锣密鼓推进。长青项目建设各个环节也“无缝衔接”,走上了“快车道”。

项目配套建设中,最曲折的还是解决供电问题。按照企业发展需求,必须是双路供电,按照规划,一期起步一年需2亿度电,等到全部结束,一年需4亿度电。

于是,宜昌高新区管委会与电力部门一道协调解决,最终将10千伏输电线调整到110千伏。余兵粗算,110千伏输电线路每度电可节约5分钱,一年下来可节约1000多万元。

项目激战正酣,又迎来雨季。从4月到7月,3个月内正常施工天数仅有一半。在此期间,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多次召开项目拉练会、内部协调会、现场办公会,为长青项目排忧解难。

余兵说:“区里定期上门走访服务,只要一个电话,他们随叫随到。”在施工过程中,有3条高压线影响进度。管委会获悉后立即协调电力部门迁改高压线,用时3周解决了这一难题。

另外,398亩地、130万方挖土量,如果按部就班,必定耽误交付。经现场研判,施工方案随即优化:新增一个施工队,两边同时取土,挖方效率翻倍;改机械耕岩为爆破施工,再提速三倍多。15台挖机、50辆运输车、5台推土机同时作业,百余人两班倒,最终只用45天就打赢了这场硬仗。

营商环境令人折服——

企业追加10.6亿元投资

一次项目拉练中,宜昌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询问土地证办理进展,直言所有的客观原因都是因为工作不到位,必须15天之内想方设法完成。随后,各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对上争取,土地证如期办理。

余兵说:“高新区这种‘有求必应’的‘金牌店小二’精神确实给我们吃了‘定心丸’。从基层员工到集团领导,都为宜昌的营商环境点赞。”

对比长青生物在外地投资的不同感受,余兵认为,宜昌对白洋化工园区的管理与国际接轨,实行类似于“企业化管理”的模式,以结果为导向,其建设标准要求高,能形成双向约束和监督。

他说:“从一期项目来看,我们和园区约定的事项没有一句承诺落空,而且服务重细节、重创新,这让我们萌生了投资项目二期的想法。”

去年10月底,尽管一期项目尚未完工,但企业与宜昌“急切”签约,再追加10.6亿元投资,直言“要将企业的未来安放在宜昌”。

目前,一期项目预计在春节前完成大部分公共设施建设,一个车间主体可完成80%,另一个车间完成桩基施工。2021年6月份将实现4个车间陆续投产,随后边建设、边投产,再完成2至3个车间,预计到今年底具备18亿元的产值规模。

二期项目已经签订协议,安评、环评、能评等资质已经启动,预计在今年8月份完成市级入园评审,2022年3月启动土建施工。

余兵表示,除了加快自身项目建设,公司董事长还数次引荐同行前来宜昌高新区考察投资,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宜昌高新区营商环境的认可。(记者 田小春)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