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大数据产业发展观察:“数”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0-11-19 09:2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周云  审核:刘小凡

信息化时代,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社会财富,大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产生着重要影响。

规划引领 抢占“智”高点

发挥宜昌电能优势、安全优势、区位优势等综合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着力培育新兴业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充分用好数据资源,着力引进更多大数据领军企业落户,促进宜昌大数据产业实现更好发展,是宜昌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

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今年1月,市政府出台《宜昌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对促进大数据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城市进行再部署。

“经过3年努力,继续保持我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同类城市领先水平。2020年侧重大数据归集,2021年侧重大数据应用,2022年侧重大数据产业发展。”让大数据为传统产业赋能,着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大数据产业做大做强。

宜昌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大数据归集全、数量大、质量高、应用广泛。从一张白纸,到多个“大数据”应用全国领先,宜昌先后荣获“中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在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排名中,位居地市级中部第一、全国第五。以大数据应用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汇聚存储、开发利用、开放共享,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大数据带给宜昌的欣喜变化。

站在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的大数据系统前,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工作人员感慨万千。“累计授信额突破108亿,离不开水、电、气、税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为信贷行为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撑。”

经过持续努力,如今三峡云计算中心已拥有97万亿次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和2215个“云主机”;大数据中心汇集了36个部门、92个系统、1267类政务大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挖掘、加工、汇总、整合、存储和分享,为智慧宜昌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网络安全运营中心提供高效运维服务,确保数字政府平台及数据安全。

推动大数据应用,通过大数据推进宜昌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在数据安全管控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大数据企业,参与政府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政企共创、产业创新,为大数据应用开发提供优质生产要素。”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总工程师胡宜春介绍,宜昌智慧应用除了覆盖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也延伸至民生、金融等领域,其中网格化管理、雪亮工程、互联网+政务服务、市民e家、宜健通、网上金融大厅等服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筑巢引凤 打造“云”洼地

“三峡大数据中心(东岳庙)项目总体规划、项目选址、前期立项与投资决策等前期准备工作均已完成,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三峡长电大数据科技(宜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超介绍,“总投资约45亿元的三峡大数据中心(东岳庙)项目从8月动议到10月决策再到下月开工,创下了三峡集团重大项目决策落地的新速度,得益于宜昌一流的营商环境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并为宜昌等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提供强大的算力保障。

产业要发展,龙头带动是关键。三峡集团与宜昌因水结缘、因坝同兴。如今,三峡集团主动响应国家大数据战略,全力推动“新基建”项目在宜昌建成落地,已相继规划实施三峡大数据中心(田秋渔)项目、三峡大数据中心(东岳庙)项目、紫阳大数据中心等大数据产业项目。

加强招商对接,着力引进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谋划推进一批大数据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的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2018年7月,为扎实开展专业招商工作,宜昌大数据产业招商专班组建成立,并按照“强化基础工作、强化专业招商、强化统筹协调、强化考核督办”的具体要求,制定印发《宜昌大数据产业专业招商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深入研判产业优势及动向,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坚持大员上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带队赴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东软、科大讯飞、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等企业及北上广深、成渝等地开展大数据产业链专业招商,加快推进宜昌大数据产业发展。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招商专班立足宜昌发展实际,瞄准重点领域和行业部门招大引强,重点对接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国内领先企业,抓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网络安全、隐私计算、新型智慧城市等应用创新和产业谋划,在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大数据产业招商重点更突出,方向更明,成效更实。

铸大数据产业聚宝盆,造互联网时代大粮仓。宜昌紧紧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思路,积极谋划“三园两中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即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园、智慧康养产业园和三峡大数据中心、紫阳大数据中心。

投资4亿元的东土科技宜昌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于2019年8月正式建成投产,当年实现产值2700万元,预计2020年可实现产值达2亿元,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产品制造基地及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基地。

8月25日,宜昌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共建“城市大脑”全面合作协议,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即将签订信创应用示范框架合作协议。经过积极洽谈对接,国内40余家大数据行业领军企业即将落户宜昌。

早在2018年12月,市委市政府已开始谋划选址,规划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位于伍家岗区的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项目乘势而上。作为宜昌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起步平台和“三园两中心”的核心园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谋划,协调多方力量参与共建,全力打造宜昌大数据产业发展新高地。

11月15日,记者走进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工程建设已全部收尾,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开园。11月18日,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将开园迎客。

便捷生活 服务“慧”民生

从市委、市政府建设“智慧城市”的重大部署,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惠民便捷,再到市民足不出户就医、旅行、观展的新奇体验,大数据逐渐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11月16日下午,市民周女士通过“宜健通”小程序,为其4岁的儿子成功预约流感疫苗。运用大数据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宜昌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大数据带来的新变化。

宜昌建成区域一体化智慧健康医疗体系和全民电子健康档案,既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老百姓预约挂号、移动支付、在线查询,又可以通过医疗健康专网实现双向转诊、远程会诊;除了可以实现医疗机构信息共享,还可以实现医疗医保数据联动,做到一人一卡一档服务终生。

运用大数据,为战“疫”配上“最强大脑”。早在1月底,宜昌市便建立了疫情防控专题数据库,加强疫情防控数据汇聚和共享应用,及时发挥大数据在服务决策、精准防控方面的作用。同时,开发上线“宜昌市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平台,为疫情分析与研判提供数据支撑。

实现城区中小学新生全程网上报名,家长不再需要提交证明材料和跑路排队。大数据中心根据新生正式居住房、户籍等信息,与片区招生学校数据精准匹配,开发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智慧应用,提升招生效率,促进招生工作更加公平。

依托大数据,系统每天自动计算年满60和80周岁的老年人数据,获知数据后网格员主动代办跑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领到老年优待证、享受高龄津贴。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建设网上金融服务大厅,用政务数据为企业“画像”增信,让银行实时对接放贷,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迎刃而解。

加速小微企业认定程序——企业网上申请后,系统根据企业注册、纳税、社保登记的数据,自动评定企业是否是小微企业,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智能“秒批”。企业主再不用东奔西跑开具证明,不需要提交任何纸质材料。

助力“驯服”火灾——建设“智慧消防”系统,实现人口、房屋等11类信息实时联通,形成统一的消防信息资源体系,做到精准防范、精准救援,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可视化指挥,提高预警救援效能。

在宜昌,大数据并非只在冰冷的机房,而是穿梭在人们身边。坐公交前,打开“宜知行”APP,公交路线、站点距离、实时路况等信息一目了然;公司注册、项目审批进展如何,打开政务服务网一看便明;每个月的社保、公积金有没有到账,打开“市民e家”核对一下……

以数为媒,腾云而起,决胜未来,宜昌正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提速前行!(记者 周燕琼 通讯员 王武新)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