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宜昌 > 健康动态

攻克心脏领域尖端技术 实现“一站式”精准医疗 市一医院打造区域一流心脏中心

市一医院完成宜昌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市一医院完成宜昌首例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术

市一医院举办2020年宜昌市胸痛中心联盟远程工作会议

胸心血管外科开展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

医务人员为急性心脏疾病患者守好第一关

患者家属为市一医院送锦旗 本版图片由市一医院提供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靳芝 通讯员 喻伟 向熙明

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疾病不断威胁着公众的健康与生命,已成为患者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也一直是医学界不断攻克的重点领域。

如何提升心脏疾病的就诊效率、诊疗效果和体验感?医生们总在进行不懈努力,希望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心脏诊疗技术来庇佑患者。

当前,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正优化完善心脏疾病医疗服务体系,打造领先的心脏团队,建设一个区域一流的心脏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心脏疾病将实现“一站式”诊疗,为患者提供优良的治疗效果与全方位的医疗需求。

■新技术突破—— 心内外医生联手融合诊疗 不断攻克心脏领域尖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心脏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传统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常规手段,由于高龄或并发症的存在,使得治疗选择变得困难起来。不过,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高龄、高危患者又迎来了新的希望。

得益于医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多学科协作推进等有利条件,心脏团队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心脏疾病诊疗模式的核心理念之一。这对心脏疾病的诊疗策略、患者选择以及术后管理都带来了有益的影响。很显然,在追求技术创新与突破的这条道路上,市一医院心脏团队从未停止脚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心脏领域的医学难题。

5月16日,一台极具开创性的心脏手术在市一医院成功实施。当天,该院心血管内科、胸心血管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超声医学科、电生理室等多科室专家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经过3个多小时的攻关,成功为一名85岁的高危患者实施了“不开胸的心脏瓣膜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I)。这是一台难度非常大的心脏手术,不仅在宜昌尚属首例,而且在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的地市州医院也是首例。

享受福祉的是一位85岁的老人。此前,他被该病折磨多年,一直靠药物维持。今年疫情期间病情恶化,出现了持续心慌、呼吸急促、行走困难、无法平躺等症状,于是到市一医院住院治疗,被诊断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高龄患者接受外科开胸换瓣手术风险极大,但微创介入手术“TAVI”最能解决问题。只不过这种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目前国内只有一线大城市的大医院实施,宜昌尚未开展。

患者的健康就是医院的追求。中国心胸血管精准医疗学会青委会主任委员、市一医院院长杨简教授召集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进行认真评估,决定在宜昌率先开展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术(TAVI)。

超强心脏团队为这台开创性手术一路保驾护航。在患者大腿处,在一个直径不到1厘米的小切口中,经股动脉置入鞘管,然后送入导丝建立轨道,利用心脏自然联通的血管等通路,将压缩到几毫米的人工心脏支架瓣膜通过导丝轨道,精准到达预定位置。术后当天,患者即拔除了气管插管,停用呼吸机,术后第二天即转出重症监护室,第三天即可轻微活动。

“相比开胸瓣膜手术,TAVI手术不仅创伤小,还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及输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是重症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杨简说,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意味着今后“心门”失常的患者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到大城市奔波,在宜昌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

6月17日,市一医院心脏团队再破难题,成功为一名91岁高龄高危患者植入全球最新的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手术的成功完成,也标志着宜昌治疗心律失常开启无导线起搏治疗的新时代。

91岁的宋奶奶因突发急性脑梗塞在市一医院就医,住院治疗期间,又突发心律失常,有时心跳达到每分钟140多次,有时又心跳骤停,病情十分严重。经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发现宋奶奶还患有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房颤,这也是引发本次急性脑梗塞的原因,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及生命。

“传统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一线手段,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重拾美好生活。相较于传统起搏器,Micra无导线起搏器避免了传统起搏器植入带来的皮肉之苦,也减少了起搏器囊袋可能感染带来的风险,更突破了传统心脏起搏器不能兼容磁共振检查的难题。”杨简如此介绍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为患者所带来的福祉。

随着治疗心脏疾病的尖端技术不断攻克,市一医院在急危重症心脏疾病患者救治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水平正得到长足发展。这也为市一医院心脏中心的加速推进坚定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新诊疗理念——

打破学科壁垒

心脏医生不再有内外科之分

TAVI、Micra等介入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心脏内外科医生“各行其道”的诊疗模式,心内科和胸心外科医生牵头,组建起多学科协作的心脏团队,让心脏手术一步步走向微创与精准。

“以前,面对冠心病、心梗、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等复杂的心脏疾病,心内科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这些问题现在放到心脏中心,都不再是问题,多学科协作可以处理很多难题。心脏团队是很早就提出来的诊疗理念,当时各个学科发展不均衡,还不能组建一个成熟的团队。但是,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这个理念之下,练内功,不断前进。现在,医院各个学科的技术发展已经很成熟了,心内、心外、急诊、麻醉、重症、超声、影像等各科,正齐头并进,心脏中心的建设已经具备十分成熟的条件。”作为一名从事心内科工作30多年的专家,市一医院心内科主任朱志林谈及心脏疾病治疗方式的进步,甚是欣慰。

“不管是心内科,还是胸心血管外科,都在用安全有效的方式满足患者的求医需求。患者的病情需要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我们就应该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市一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张郁林认为,介入治疗代表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向,可以解决传统治疗方式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尤其新的诊疗方式建立在心脏团队协作的基础之上,内外科医生共同讨论病情,制定诊疗方案,集合各科力量,多学科团队协作进行治疗,可以为心脏病人提供最优质的精准医疗。

冠心病作为心脏疾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心内科、胸心外科的医生们接触都相当频繁。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通常有三种:药物治疗、冠脉支架介入与冠脉搭桥手术。冠脉介入手术是心内科的常规治疗手段和核心技术,但难以避免支架内再狭窄,往往需要再次或多次介入或外科干预,釆用乳内动脉原位搭桥,10年通畅率可达90%以上,但是常规搭桥手术也难免带来较大的创伤。若“内外联手”,釆用Hibrid(杂交)技术治疗病变程度严重的冠心病,却能给病人带来最大益处。

在心脏中心,心脏团队又是如何救治冠心病的呢?当前的救治模式或最能体现内外融合的合作成效,也更能展现各自的学科优势。

面对复杂的冠心病手术,心内外专家会携手走上手术台,一起完成杂交手术,要么先解决“心内”问题,要么再解决“心外”问题。正因如此,冠心病的治疗已成为心脏团队最广泛的合作领域。再比如,心律失常,被称为“迷宫手术”。内科经导管,外科经胸腔镜,内外合作探索,就能很好地解决一堆难题。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无不需要“内外合作”,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以前,心脏疾病患者到医院就医,入住了哪个科,一般是以入住科室治疗方式为主。内科医生多注重药物保护,外科医生则通过手术来解决问题。”在市一医院医务科科长张科看来,心脏中心的医生不再有内外科之分,学科诊疗界线也会越来越模糊。内外两科各有优势,而内外科的联手,无疑可以让患者在诊疗中获益最大。

毫无疑问,心脏中心这种诊疗模式,可以实现复杂心脏疾病治疗的最优选择,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科整体发展的需要,向患者提供优质医疗,真正体现整合医疗与精准医疗所带来的益处。

■新团队优势——

不断巩固核心技术

多学科协作发展进入成熟期

建成一家心脏中心绝非一日之功。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而薄发。多年来,市一医院一直潜心修内功,为心脏中心的创建积蓄实力。

为实现急危重症心脏疾病患者快速、规范救治,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早在2016年11月,市一医院便开始建设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从综合管理、中心布局、治疗流程、医疗环境等各块,进行流程重组再造。2018年8月,市一医院顺利获批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

2020年5月19日,市一医院主持召开了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培训会暨2020年宜昌市胸痛中心联盟工作会议。其全新的管理理念、多学科协作的医疗模式和规范化的诊治流程正发挥着极大作用,市一医院胸痛中心已真正实现了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危险评估分层、正确分流救治的绿色生命通道,正在为加强区域协同,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机制,落实全员培训、全民宣教而奋力前行。

多年来,市一医院在心内科、胸心血管外科两大领域积累了强大的技术优势,心内科先后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支架术、经皮二尖瓣狭窄成形术、室速射频消融术、三腔起搏器的植入术等前沿医术,急诊冠脉PCI术已位居宜昌市前列。胸心血管外科能常规独立开展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婴幼儿先心病微创手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等各类心脏及大血管疾病手术。目前,心内科、胸心血管外科每年专科门诊病人达4万余人次,抢救了大批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重度心衰、严重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建立心脏团队制度与模式至关重要。现在,心内外医生经常参加同一个学术会议,心脏手术也都有心内外科专家进行病情评估,就术前、术中、术后管理制定预案。内科医生也会站到手术台边,了解心脏结构、手术流程等。遇到急危重症患者,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也会第一时间介入。”张郁林表示,医院每年的心脏疾病手术量2000余台,内外医生的合作之后,这类手术会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杂交手术等前沿医术还会给患者带来最小的创伤与最大的获得感。

心脏中心的运行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多学科协作之上。2017年,市一医院便率先在宜昌市探索运行多学科诊疗模式,也正是基于“多学科协作”的成功,市一医院心脏中心的建设得以全面推进,并卓有成效。

2020年6月9日,市一医院又正式启动了高血压达标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建设。这些疾病诊疗中心都为心脏中心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心脏领域相关学科的多个亚专科,心内科、胸心血管外科、心导管室、心脏重症监护室、心脏彩超室、急诊科、手术室等科室密切合作,学科资源得到全面整合,多学科协作机制正推动一个无障碍心脏救治平台的良性运转。

■新发展目标——

建立区域一流的心脏中心

心脏疾病实现“一站式”精准医疗

建设一个区域一流的心脏中心,除了过硬的医学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作保障外,更重要的还有诊疗流程的再造与管理的优化。

“任何一项技术运行到成熟都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只有这些优势技术融入流畅的诊疗过程中,医术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市一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李俊明介绍。

多年前,市一医院就建立起了完备的急救体系,对患者实行“绿色通道”救治,挽救了无数患者生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随着院前急诊能力的提升,市一医院又实行了“绕急诊”救治,“绿色通道”延伸至患者呼叫的第一时间。当医院接到120出诊时,专科医生就已经展开了相关救治,患者到达医院时,直接进入导管室、杂交手术室相关科室接受救治。

很显然,完备的急诊体系、完善的就医流程已成为心脏中心不可或缺的部分,甚或是极必要的保障。只有更加注重细节和内涵,才能使医学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心脏中心是根据心脏疾病特点建立起来的诊疗中心,与之相应的是科学、高效、完善的诊疗流程。我们创建的目的就是以患者为中心,让任何一位心脏疾病患者都能够享受到最好的治疗方案、最高的技术水平、最优的服务质量。同时,心脏中心也将竭力提升宜昌区域心脏疾病的诊疗水平,为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不懈努力。”作为一直致于力心脏疾病治疗研究的心脏专家,杨简对心脏中心的发展充满信心。

心内外科联动,多学科整合医疗的心脏中心模式已经成为心脏疾病诊疗的主流发展趋势。市一医院心脏中心建成后,将涵盖心内科、胸心血管外科、急症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超声科、影像科等10多个相关科室和专业,对心脏疾病患者提供术前、术中、术后的全程医疗服务,患者的诊疗效果大大提高。此外,市一医院心脏中心还将依托医联体建设平台,对医联体内成员单位进行心脏专业医、科、教、研的一体化培训,分享最新临床实践经验、扩展优质医疗资源,落实分级诊疗,推动宜昌区域心脏疾病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将在心脏疾病医疗标准中展现良好的示范。